大年三十晚上,合家团聚,一家人一起热热闹闹吃年夜饭、看春晚,已经成为中国人的一种习惯。我是看着春晚长大的,从记事开始每年的春晚必不可少。春晚到2021年,已经举办了39届,每年对于春晚的讨论,对于春晚的热点和质疑都会出现。
对于刚刚过去的2021年春晚,大家有大量的吐槽,比如歌舞无新意,小品无内涵,相声无笑点等等。春晚真的不好看了吗?下面我来聊聊春晚的变迁和对春晚节目的看法。
春晚的由来
春晚的全称是“中央电视机台春节联欢晚会”,是全世界同时在线观看人数最多的电视机节目。
第一届春晚是1983年,是中央电视机台为北京文艺界艺术家春节拜年的联欢会,以茶话会形式召开。当时电视机还不普及,能看到这场晚会的人估计不会太多。改革开放初期,也是思想解放和文艺蓬勃发展的时期,一些歌、舞、相声、戏曲首次集中出目前电视机屏幕上,可以想象它对当时社会和人们思想的巨大震撼。
春晚从第一届开始,慢慢成了中国人过年必不可少的一台节目,也是我们所说的“年味”,每年春晚从开始筹备,到选节目,彩排到大年三十的直播,将中国人过年的气氛一步一步推向高潮。
春晚的变迁
春晚到2021年,已经举办了39届,春晚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文化发展史,我这里将春晚分为四个阶段:
(1)1983年至1991年:诞生到逐步完善
从第一届没有专门主持人,到逐渐形成固定的演出模式,这期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李谷一成为登台的第一位歌手,马季、赵丽蓉、蒋大为等艺术家亮相春晚,同时陈佩斯、宋丹丹、赵本山等纷纷初次登上春晚舞台并大放异彩,费翔、张明敏等港台明星也带来了港台和海外的华人的问候。
这一阶段的春晚节目精彩纷呈,这跟当时改革开发初期的思想大解放带来的艺术蓬勃发展息息相关,各类语言类节目中针砭时事、批评社会不正之风异常火爆和直接,比如《打工奇遇》里面赵丽蓉的“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受到广大人民的欢迎和喝彩。
(2)1992年至2001年:完善到成熟
这十年是春晚精彩纷呈的10年,1992年小平南方谈话后中国改革开发进一步发展,国有经济改革,民营经济快速发展,中国进入世界大舞台,2001年加入WTO,这十年也是中国社会变化最大的10年,经历了经济的快速发展。香港和澳门的相继回归,也经历了下岗、医疗和住房体制改革。
还有和美国的摩擦,包括台海危机、美国轰炸驻南大使馆、中国申奥失败等,春晚的节目呈现了多元化,反映了当时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比如小品之王赵本山在这10年的春晚舞台的精彩演绎,反映农村发生的巨变、批评各种社会不良风气、吐槽社会热点,让人大呼过瘾。
(3)2002年至2015年:平民化和国际化
这十几年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加入WTO以后中国经济跃居世界第二位,互联网飞速发展,老百姓接触世界的方式更多,更多人走出国门,同时世界各地的文化也出目前春晚,节目更加国际化和多元化,比如欧美音乐,非洲歌舞,魔术杂技马术等等,来自基层和平民的选手纷纷登场,超男超女、星光大道的优秀选手纷纷出目前春晚舞台。
同时春晚尝试了更多的方式和技术手段,比如多地联办春晚,引进了VR技术,互联网拜年和机器人舞蹈,我印象最深的是全家一起在大年三十微信摇一摇,还有收集五福抢红包。
虽然有赵本山、蔡明等老艺术家撑场子,也有贾玲、开心麻花、德云社等新人崭露头角,但最受欢迎的语言类节目跟八九十年代春晚节目相比波澜不惊甚至有所滑坡。
(4)2016年至今:与时俱进
随着90后和00后登上社会舞台,社会对于审美和娱乐的认知和态度都在发生转变。一方面是热搜和网络流量更加引领大家的热点;另外一方面对于中国文化更加自信,春晚也在与时俱进,越来越多的流量明星登上春晚舞台。
同时更多的新技术手段得到应用,大家发现春晚的舞台效果和表演效果越来越炫,越来越时髦。可以看出春晚导演组在用心抓取年轻人的眼球。
明显感觉,八九十年代春晚节目中出现的针砭时事、批评社会不正之风的搞笑节目越来越少,也更加含蓄。
春晚不好看了吗?
近些年,春晚的收视率在下降,精彩节目不多。大家吐槽的多,称赞的的少,春晚真的不好看了吗?我觉得造成大家吐槽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1)重口难调
14亿人的喜好非常多元化,南方北方、山东四川上海新疆,50、60、70、80、90直至00后,很难有一台节目大家都喜欢,北方的京剧,江浙的越剧,东北的二人转,广东的粤剧,还有各种二次元、cosplay到CP......
相信导演组也是伤透了脑筋,想面面俱到的结果往往是大杂烩,谁都不满意,而铁打的春晚流水的导演,这也体现了春晚通过尝试不同的导演风格满足大多数老百姓的良苦用心。
(2)欣赏水平更高
从线下到网上,从网络影片到短视频,直播到网剧到好莱坞影片,目前我们可以有一百种方式去了解和接触社会,大家的认知和欣赏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而4个半小时的春晚要满足这么多人的胃口,拿到好评,基本上是一台不可能的任务。
(3)节目选取程序存在问题
春晚节目的选取,演员甚至观众的入选,都不是老百姓可以决定的,尤其是审查制度的日益严格,今年春晚受欢迎的开心麻花和蔡明的小品在最后时刻被“下架”就体现了观众的无奈。
如果春晚导演组能够出台一台投票和提名机制,由大众提名和投票,最后得票最高的节目和演员上春晚,相信节目会更加精彩,更加受欢迎,也能保证长盛不衰。
最后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以80、90后00后为代表的的改革开放以来出生的一代人走上社会舞台,春晚要吸引和抓住人们的眼球,不光要同互联网、短视频、移动app竞争,还要从自身入手,增加节目和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打造更多更好的IP和流量,
不可否认的是,春晚本身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是中国人过年期间的一道大餐,对于春晚,“年年春晚年年骂,年年骂完年年看”,爱之深,才能责之切,我觉得春晚所代表的,是整个民族传统文化的家国情怀,从小家的团圆到国家的富强,是一场不可或缺的春节必备的大餐。
笑天辰 15小时前 不好意思 这是你的习惯 我这边没人看春晚
天下无伤 15小时前 人民喜闻乐见
Luckygirl0810 15小时前 亲,是众口难调,不是重口味难调[捂脸]
ty_anqier200505 15小时前 大众投票?xz,跟坤坤可开心死了
yeweijie 15小时前 写稿这么随意吗? 打工奇遇是91年前的?[捂脸]
欺负网络 15小时前 不好意思,我感觉核心你并没有说清楚
对于刚刚过去的2021年春晚,大家有大量的吐槽,比如歌舞无新意,小品无内涵,相声无笑点等等。春晚真的不好看了吗?下面我来聊聊春晚的变迁和对春晚节目的看法。
春晚的由来
春晚的全称是“中央电视机台春节联欢晚会”,是全世界同时在线观看人数最多的电视机节目。
第一届春晚是1983年,是中央电视机台为北京文艺界艺术家春节拜年的联欢会,以茶话会形式召开。当时电视机还不普及,能看到这场晚会的人估计不会太多。改革开放初期,也是思想解放和文艺蓬勃发展的时期,一些歌、舞、相声、戏曲首次集中出目前电视机屏幕上,可以想象它对当时社会和人们思想的巨大震撼。
春晚从第一届开始,慢慢成了中国人过年必不可少的一台节目,也是我们所说的“年味”,每年春晚从开始筹备,到选节目,彩排到大年三十的直播,将中国人过年的气氛一步一步推向高潮。
春晚的变迁
春晚到2021年,已经举办了39届,春晚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文化发展史,我这里将春晚分为四个阶段:
(1)1983年至1991年:诞生到逐步完善
从第一届没有专门主持人,到逐渐形成固定的演出模式,这期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李谷一成为登台的第一位歌手,马季、赵丽蓉、蒋大为等艺术家亮相春晚,同时陈佩斯、宋丹丹、赵本山等纷纷初次登上春晚舞台并大放异彩,费翔、张明敏等港台明星也带来了港台和海外的华人的问候。
这一阶段的春晚节目精彩纷呈,这跟当时改革开发初期的思想大解放带来的艺术蓬勃发展息息相关,各类语言类节目中针砭时事、批评社会不正之风异常火爆和直接,比如《打工奇遇》里面赵丽蓉的“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受到广大人民的欢迎和喝彩。
(2)1992年至2001年:完善到成熟
这十年是春晚精彩纷呈的10年,1992年小平南方谈话后中国改革开发进一步发展,国有经济改革,民营经济快速发展,中国进入世界大舞台,2001年加入WTO,这十年也是中国社会变化最大的10年,经历了经济的快速发展。香港和澳门的相继回归,也经历了下岗、医疗和住房体制改革。
还有和美国的摩擦,包括台海危机、美国轰炸驻南大使馆、中国申奥失败等,春晚的节目呈现了多元化,反映了当时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比如小品之王赵本山在这10年的春晚舞台的精彩演绎,反映农村发生的巨变、批评各种社会不良风气、吐槽社会热点,让人大呼过瘾。
(3)2002年至2015年:平民化和国际化
这十几年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加入WTO以后中国经济跃居世界第二位,互联网飞速发展,老百姓接触世界的方式更多,更多人走出国门,同时世界各地的文化也出目前春晚,节目更加国际化和多元化,比如欧美音乐,非洲歌舞,魔术杂技马术等等,来自基层和平民的选手纷纷登场,超男超女、星光大道的优秀选手纷纷出目前春晚舞台。
同时春晚尝试了更多的方式和技术手段,比如多地联办春晚,引进了VR技术,互联网拜年和机器人舞蹈,我印象最深的是全家一起在大年三十微信摇一摇,还有收集五福抢红包。
虽然有赵本山、蔡明等老艺术家撑场子,也有贾玲、开心麻花、德云社等新人崭露头角,但最受欢迎的语言类节目跟八九十年代春晚节目相比波澜不惊甚至有所滑坡。
(4)2016年至今:与时俱进
随着90后和00后登上社会舞台,社会对于审美和娱乐的认知和态度都在发生转变。一方面是热搜和网络流量更加引领大家的热点;另外一方面对于中国文化更加自信,春晚也在与时俱进,越来越多的流量明星登上春晚舞台。
同时更多的新技术手段得到应用,大家发现春晚的舞台效果和表演效果越来越炫,越来越时髦。可以看出春晚导演组在用心抓取年轻人的眼球。
明显感觉,八九十年代春晚节目中出现的针砭时事、批评社会不正之风的搞笑节目越来越少,也更加含蓄。
春晚不好看了吗?
近些年,春晚的收视率在下降,精彩节目不多。大家吐槽的多,称赞的的少,春晚真的不好看了吗?我觉得造成大家吐槽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1)重口难调
14亿人的喜好非常多元化,南方北方、山东四川上海新疆,50、60、70、80、90直至00后,很难有一台节目大家都喜欢,北方的京剧,江浙的越剧,东北的二人转,广东的粤剧,还有各种二次元、cosplay到CP......
相信导演组也是伤透了脑筋,想面面俱到的结果往往是大杂烩,谁都不满意,而铁打的春晚流水的导演,这也体现了春晚通过尝试不同的导演风格满足大多数老百姓的良苦用心。
(2)欣赏水平更高
从线下到网上,从网络影片到短视频,直播到网剧到好莱坞影片,目前我们可以有一百种方式去了解和接触社会,大家的认知和欣赏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而4个半小时的春晚要满足这么多人的胃口,拿到好评,基本上是一台不可能的任务。
(3)节目选取程序存在问题
春晚节目的选取,演员甚至观众的入选,都不是老百姓可以决定的,尤其是审查制度的日益严格,今年春晚受欢迎的开心麻花和蔡明的小品在最后时刻被“下架”就体现了观众的无奈。
如果春晚导演组能够出台一台投票和提名机制,由大众提名和投票,最后得票最高的节目和演员上春晚,相信节目会更加精彩,更加受欢迎,也能保证长盛不衰。
最后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以80、90后00后为代表的的改革开放以来出生的一代人走上社会舞台,春晚要吸引和抓住人们的眼球,不光要同互联网、短视频、移动app竞争,还要从自身入手,增加节目和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打造更多更好的IP和流量,
不可否认的是,春晚本身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是中国人过年期间的一道大餐,对于春晚,“年年春晚年年骂,年年骂完年年看”,爱之深,才能责之切,我觉得春晚所代表的,是整个民族传统文化的家国情怀,从小家的团圆到国家的富强,是一场不可或缺的春节必备的大餐。
坚持原创不容易!如果您阅读后感觉满意,请给予点赞、评论并转发,以示鼓励!「本文作者:孙杨正」
笑天辰 15小时前 不好意思 这是你的习惯 我这边没人看春晚
天下无伤 15小时前 人民喜闻乐见
Luckygirl0810 15小时前 亲,是众口难调,不是重口味难调[捂脸]
ty_anqier200505 15小时前 大众投票?xz,跟坤坤可开心死了
yeweijie 15小时前 写稿这么随意吗? 打工奇遇是91年前的?[捂脸]
欺负网络 15小时前 不好意思,我感觉核心你并没有说清楚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