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艾设计网

木兰秋狝图是谁画的啊??

优艾设计网 https://www.uibq.com 2022-12-14 15:47 出处:网络 作者:PS入门教程
请问优艾设计网_设计模板木兰秋狝图是谁画的啊?在线等。。刘德权优艾设计网_Photoshop论坛
请问优艾设计网_设计模板木兰秋狝图是谁画的啊?在线等。。
刘德权 优艾设计网_Photoshop论坛 2021-04-09 01:27

木兰秋狝的读音为:mù lán qiū xiǎn

详细词义为:

“木兰”,本系满语,汉语之意为“哨鹿”,亦即捕鹿。由于一般情况下是在每年的七、八月间进行,故又称“秋狝”。

古代指秋天打猎为狝,如秋狝。称春天打猎为搜,夏天打猎为苗,冬天打猎为狩。 清代皇帝每年秋天到 木兰围场巡视习武,行围狩猎。这是清代帝王演练骑射的一种方式。


郑明超 2021-04-09 01:28

当年康熙帝之所以决定每年秋天在木兰举行行围活动,并非为了狩猎娱乐,而是具有重大的政治、军事意义。这一点,从康熙设置木兰围场的时间上也可以看出,当时正是平定漠北蒙古之时。通过行围活动,不仅可以使八旗官兵既习骑射,又习劳苦,用以保持八旗官兵传统的骁勇善战和醇朴刻苦的本色,抵御骄奢颓废等恶习的侵蚀,做到安不忘危、常备不懈。同时,皇帝可以借每年的木兰行围,在那里定期接见蒙古各部的王公贵族,以便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满蒙关系,加强对漠南、漠北、漠西蒙古三大部的管理,这对于北方边防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所以说,木兰围场之选定在内蒙,并不单纯是因为那里地形好、兽类多的缘故。

嘉庆重视“木兰秋狝”,首先是因为它是康熙二十年后形成的一项政治制度,也是一种大典。

雍正皇帝在位时期,虽然因种种原因没有举行木兰行围活动,但一再强调要在“适宜”的时候举行“秋狝”之礼。乾隆帝对于秋狝大典相当重视,自乾隆六年到乾隆五十六年,秋狝次数达四十次之多。嘉庆曾在乾隆四十九年随驾进驻避暑山庄和进行木兰行围,因此对木兰秋狝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嘉庆即位后,最初的三年是太上皇训政时期,且因乾隆年事已高而未有行围,只于每年的五月至八九月侍奉太上皇前往山庄避暑。嘉庆四年亲政后,又由于“教事”相当紧张,仍顾不上木兰秋狝。

直到嘉庆七年七月形势稍有好转后,他才第一次正式举行秋狝大典,并且郑重其事,发布上谕作了一番解释说:“秋狝大典,为我朝家法相传,所以肄武习劳,怀柔藩部者,意至深远。我皇考临御六十余年,于木兰行围之先,驻跸避暑山庄,岁以为常,敕几勤政之暇,款洽蒙古外藩,垂为令典。是避暑山庄,实为皇祖皇考在天灵爽式凭之地。朕祗承鸿绪,不敢稍自暇逸,特于今秋涓吉启銮,举行秋狝,实本继志优艾设计网_Photoshop论坛之承。若以山庄为从事游览,则京师宫馆池篽,岂不较此间更为清适,而必跋涉道途,冲履泥淖,远临驻跸乎?朕之敬遵成法,不敢偷安,必欲前来山庄之忱悃,皇考实鉴临之,是以清跸才停,捷书已至,眷佑所昭,如响斯应。朕披览奏函,瞻依居处,不觉声泪俱下。”


王海涛 优艾设计网_Photoshop问答 2021-04-09 01:29

木兰秋狝”是一种政治活动

 

 清代皇帝每年秋天到木兰围场(在今河北省围场县境)巡视习武,行围狩猎。这是清代帝王演练骑射的一种方式。

从康熙四十二年(1703)始,在承德修建避暑山庄,乾隆五十五年(1790)建成。以后,清代帝王每年夏季都到承德避暑山庄避暑并处理朝政,直到秋狝之后再返回北京。清代帝王秋狝木兰时,往往还要会聚蒙古各部王公,以笼络蒙古上层贵族。

 

木兰”,本系满语,汉语之意为“哨鹿”,亦即捕鹿。由于一般情况下是在每年的七、八月间进行,故又称“秋狝”(古代指秋天打猎为狝,如秋狝。称春天打猎为搜,夏天打猎为苗,冬天打猎为狩)。 清代皇帝每年秋天到木兰围场巡视习武,行围狩猎。这是清代帝王演练骑射的一种方式。

 


柳晓俊 2021-04-09 01:33

清代皇帝每年秋天到木兰围场(在今河北省围场县境)巡视习武,行围狩猎。这是清代帝王演练骑射的一种方式。从康熙四十二年(1703)始,在承德修建避暑山庄,乾隆五十五年(1790)建成。以后,清代帝王每年夏季都到承德避暑山优艾设计网_PS交流庄避暑并处理朝政,直到秋狝之后再返回北京。清代帝王秋狝木兰时,往往还要会聚蒙古各部王公,以笼络蒙古上层贵族。所谓“木兰”,本系满语,汉语之意为“哨鹿”,亦即捕鹿。由于一般情况下是在每年的七、八月间进行,故又称“秋狝”。为了举行“木兰秋狝”,清政府还专门在内蒙古昭乌达盟、卓索图盟、锡林郭勒盟和察哈尔蒙古四旗的接壤处设置了木兰围场。这里林木葱郁,水草茂盛,故群兽容易聚以繁殖。围场的范围相当大,东西、南北各相距约三百里,总面积达一万多平方公里。其间又根据不同的地形和兽类分布,分为六七十个小型围区,每次行围若干区不等。为了便于进行木兰秋狝,清政府还从康熙四十一年(1702)开始,在北京至围场的沿途设置了许多行宫,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热河行宫,又称为避暑山庄。康、乾时期,由于皇帝经常去山庄避暑,因而热河行宫也就成了一个重要的政治中心。


惠亮亮 2021-04-09 01:38

1、木兰秋狝

“秋狝”二字最早见于《左传》。《左传》上说:“春蒐,夏苗,秋狝,冬狩。”“秋狝”二字的意思是秋季打猎。“木兰”本是满语“哨鹿”的意思。哨鹿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传统的猎鹿方式。木兰秋狝,就是清朝皇帝率领王公大臣八旗将士在塞外木兰围场举行的大规模秋猎活动。

木兰秋狝由康熙皇帝首创,在康熙、乾隆、嘉庆时期都曾经按规制进行。据统计,康熙时期举行秋狝近50次,乾隆时期44次,嘉庆时期11次。后来的皇帝们,由于多种原因主要是国势渐衰就没有再举行过秋狝。秋狝一般选在每年旧历八月举行,扈从行狝的包括皇帝钦点的王优艾设计网_PS百科公、大臣、官员、两翼八旗军兵以及皇子、皇孙、后妃、侍卫等,每次都不少于两三万人,队伍庞大,人欢马嘶,旌旗蔽日,一场大规模的军事演习盛况空前。

木兰围场在今天的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

围猎那天的黎明前,先派一千多名蒙古官兵进入围场里布围。草深树密不适合马匹活动的围里就派步兵前往,地势较平林木稀疏的围里就派骑兵挺进。到时候,布围官兵在前哨导引下由围场两边成弧形自远而近向看城(就是皇上行围时的瞭望台和指挥所,建在围内的至高点上,能够居高临下总览全围形势)方向驱进靠拢。不大会儿,就把围内的禽兽驱赶到接近看城的小包围圈里。这时候,圈里的野兽已经十分密集,天也大亮了,于是派人骑马飞报皇上此围已合。于是,先已来到看城的皇上就身佩弓箭离开看城前去射猎。面对仓皇奔突的兽群,皇上开射行围的第一箭,接着就连连引弓而射。射够了,再传谕御前王公大臣、皇子皇孙、侍卫们开射。围内如果有熊、虎等类猛兽,那是绝对不放过的。管围大臣必须立即派人奏报皇上,而皇上一旦得报,就会立刻驰马前去,亲自用虎神枪(火枪)、弓箭把猛兽杀死,或者命令虎神枪官兵搏杀掉。一般情况下,每天只行一围,罢围以后,皇上就率领扈从人马回归驻跸大营,清点猎物,犒劳随从。

皇帝每次秋狝木兰,各地蒙古王公都要远道而来迎接圣驾,觐见皇上。行围期间,各个蒙古王公都要随从皇帝出围,服务左右。行围结束后,皇帝就和蒙古王公们一起饮宴,一起娱乐,一起谈心,犒劳他们,赏赐他们,帮助他们,感化他们……极为融洽开心。

清康熙帝选择木兰围场作为皇家猎苑,是有其深远政治目的和战略意义的。木兰围场北控蒙古,南拱京津,是历史上的战略要地。清代自设立木兰围场之后,每年都要在这里以行围狩猎的方式演练军旅,推行“肄武绥藩”的国策,从而达到控制蒙古、震慑沙俄、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北部边防的目的。这时的木兰围场实际上已成为清政府的主要政治、军事活动场所。

2、白洋淀打水围

水上春围,陆上秋弥,打水鸟,射虎豹野猎都是为了法祖继武,演练八旗兵士,而不是为了嬉戏。

康熙首开水围之先河,是在他24岁那年。皇帝出行,而且是狩猎大典,队伍浩浩荡荡,从北京出发,当日就到了霸州,贴近了白洋淀,歇息了一宿,第二天开始入淀水围,一生中,他抵达白洋淀40次,29次是来水围。水围的场面壮观得难以想像,直隶的督抚率领地方官员,乘舟悄悄从四面八方向中心围合,把水鸟水禽赶上天空,成千上万的凫雁、水鸟遮天蔽日。看时机一到,皇帝、皇子、皇孙、皇帝的臣工们、八旗官兵立即搭弓放箭,响镝鸣炮,白洋淀顿时硝烟滚滚,漫天箭雨,飞禽飞落如雪。乾隆十五年(1750)的水围是最具代表性的一次。一天多达7次水围。时间上来讲,少则三五日,多则六七天,还有十天半月的时候。水围活动持续到乾隆期。康熙《船猎》诗云:“万人齐指处,一鸟落晴空。携琴鼓棹返,乐与大臣同。”雍正的《水围》诗云:“春日猎汀州,欢声拍浪浮。云樯排八阵,楫棹竞中流。鸣镝摧腾羽,飞烟罨彩游。”乾隆《赵北口阅水围》诗很长,从他的“蛇阵分前后,龙文合正奇。潜鳞浮箭发,飞羽落枪施。”文中也就知道那规模和场面了。


于峰 2021-04-09 01:40

木兰是满语,汉语之意为“哨鹿”,亦即捕鹿。由于一般情况下是在每年的七、八月间进行,故又称“秋狝”(古代指秋天打猎为狝,如秋狝。称春天打猎为搜,夏天打猎为苗,冬天打猎为狩)。 清代皇帝每年秋天到木兰围场巡视习武,行围狩猎。这是清代帝王演练骑射的一种方式

春搜夏苗秋狝冬猎出处《左传·隐公五年》“臧僖伯谏观鱼”春蒐、夏苗、秋狝、优艾设计网_设计圈冬狩,皆以农隙以讲事也”。这“蒐”“苗”“狝”“狩”,分别为春夏秋冬四季狩猎的称谓:蒐是在春季搜猎没有怀胎的禽兽,苗是在夏季猎取残害庄稼的禽兽,狝是秋季猎杀伤害人畜的禽兽,狩是冬季不加区分地围猎禽兽。

“蒐”作为“搜”的异体,早在1955年就明文公布给淘汰了。


0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