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青年报》报道,据悉,为鼓励和倡导省外员工春节期间留下来稳定岗位,帮助企业复工达产,浙江省杭州市将向春节期间留在杭州的省外员工每人发放600元代金券。
最近出台了很多政策措施,倡导和鼓励农民工“留下来过年”。如浙江义乌已出台“留义过年”十项措施,在义乌缴纳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非金华籍职工,可申领500元/人的数字人民币红包;福建泉州也出台措施,支持企业稳岗留工促生产。节前留春员工最高奖励3000元。
在新的背景下,一些城市“留宿过年”自然不同于往年春节期间倡导的“本地过年”。虽然看似内容没有太大区别,但两者的内在逻辑、政策目的、落地策略却大相径庭。目前,疫情防控调整工作有序进行,人流、物流快速恢复。春运热潮带来的返乡潮,不再被视为需要特别救济的“隐性风险”。相比之下,庞大而流动的人口被重新定义为至关重要的资源要素,在一些地方甚至成为竞争的对象。
很多城市扔下真金白银,满满诚意“留人过年”。最直接的考虑就是保住自己的工作稳定。目前,“拼经济”、“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已经成为主基调。一方面,制造业尤其是外向型工厂的“订单”上升到历史高位,从而保证了劳动力、产能、产量的相对稳定,这关系到业绩和交付能力,丝毫不敢马虎;另一方面,在发展基础设施振兴整体经济的宏观战略下,新年期间“不停工或少停工”的重点项目不在少数,客观上要求建设者们连续作战,只争朝夕。
众所周知,“春节效应”一直对经济运行产生阶段性的显著影响。简而言之,就是“居民消费旺盛,工业生产和基础设施冷淡”。应该说,通过直接发放补贴等福利留职稳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逆优艾设计网_Photoshop百科周期调节,保持工业生产建设活动的连续性,稳定外贸出口热度。生产与消费的互补关系也决定了只有发展生产才能增加居民收入,增加消费需求,消费反过来又能促进生产。因此,不仅要让工业、基建“不冷”,还要让居民消费“更热”,这也是今年很多城市的“新年姿态”。要支撑这个目标的实现,最重要的条件就是“留人”,留住人气、人力、人心。
事实上,我们看到一些地方和城市不仅“留人过年”,甚至“抢人”过年,比如在全国范围内发放消费券,承诺免除游客景区门票等。这些不仅能吸引乘客,还能促进生产和消费。当地通过出台各种优惠政策,不遗余力地留人,吸引人。归根结底,他们还是瞄准了游客旺盛的消费能力,旨在利用好春节的机会窗口,进一步巩固内需市场的复苏。当然,这个春节,城市里的“留人”和“抢人”注定不会轻松。不仅地方和城市之间的竞争比往年更加激烈,老家打来的热情电话也令人振奋。在“有钱却不回家过年”的情感写照下,物质激励可能有些不那么吸引人了。
许多地方提倡“过年”,这是城市基于稳定岗位、保持就业和刺激消费的考虑而采取的措施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