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馀时间,小学生经常跳快乐的芦笙音乐舞。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谢洋/摄影
这里的作文会唱。
第一次听到苏彩云,人们有点困惑,跟着她去校园一圈后,才发现发生了什么。
苏彩云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各族自治县新州第三小学副校长,也是隆林壮族山歌的代表性传承人。上课时,学生围着她,用隆林壮族八音古歌和隆林壮族山歌南盘江唱教科书古诗。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孩子们脸上带着笑,手挽手,摇头唱,声音清脆悦耳。
不仅如此,在这所学校的学生作文中,山歌的歌词也经常出现在字行间,看起来很生动。
罗罗那/天上云哪里/地上坡连坡/坡间河连河……在家门口钓鱼/钓鱼唱歌/山歌行李箱/比云多。在描写故乡隆林的文章中,新州三小学生何成碧用山歌词表现故乡的美丽。
学校里可以充满孩子们笑声的孩子们的歌声,这所学校是成功的学校,他们的童年是快乐的童年。谈到教学生山歌、创造特色校园的初衷,苏彩云说。
不继承的话,真的找不到
山歌是壮族的传统文化,唱山歌,结婚也唱山歌,看山唱山,看水唱水,几乎到了以歌代言,借情的地步。但是,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山歌在年轻人的生活中消失了。
不继承的话,真的找不到这些美丽的文化。苏彩云说。
新州三小是以壮族学生为主要学生的学校。从2011年开始,新州三小将八音坐唱壮族山歌等优秀传统文化引进校园,组建师生山歌合唱团,定期邀请当地民间艺人利用课余时间开设培训课程,向教师和学生传授原汁原味的民间音乐。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还让学生在潜在的沉默中接受地方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教育。
大月小月,公公做木匠,婆婆做鞋底,嫂子做糯米……这个童谣,原本在隆林县志封印了很多年,苏彩云翻阅县志时眼睛明亮了。这是宝贝!不要躺在书里,要用它。
本来这个童谣没有名字,当地老人只会唱歌。后来,苏彩云给这个童谣起了一个名字,叫做大月小月。
教师们经常去乡下采风,向民间艺人学习艺术,从民族传统文化中吸收营养。
现在,新州三小成立了百人八音合唱团,课馀休息时,教师带着学生开展了一系列民族民间文化社区活动。依托山歌传承基地,根据班主任教师特长与聘请民间艺人的方式,将民族音乐、曲艺、文学、体育引入课堂,逐步形成学校教学生、学生影响家庭、家长影响社区、社区影响社会的传承民族文化新模式。
山歌进入教室
与以学习民族音乐和民族传统文化为社区活动和第二教室的学校相比,新州三小将民俗、民族传统艺术有机地结合教育教育的各个环节。
除了《大月小月》,学校教孩子们唱的很多隆林壮族山歌,学校教师把不适合孩子们唱的部分改编成语言,教孩子们唱。近年来,苏彩云创作了《数字童谣》、《八音催儿郎读书忙》等歌曲。
六年级学生王倩欣已经学了四五年山歌,她说自己以前很内向,不喜欢说话,在学习过程中,她发现了轻松愉快的感觉,并且从妈妈巧妙等歌曲中知道了以前农民伯伯是怎样生活的。老人们很辛苦,经历了很多苦难,我们必须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在学校的民俗陈列室,记者看到陈列柜里有收集的宝物,其中很多是学校教师捐赠的传家宝:嫁妆的刺绣鞋、刺绣的窗帘…
苏彩云说,这些东西不仅有助于提高孩子对民族文化的理解,还有助于教师教育学生。她从展品中举起旧煤油灯,说以前的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说灯不亮,理不辩的俗语时,孩子们从未见过煤油灯,所以不能理解其意思。有了实物示范,学生才真正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在语文课上,教师用隆林壮族山歌中的南盘江唱古诗《绝句》。在数学课上,教师根据隆林壮族山歌改编的算盘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唐诗宋词三百首,学生不能背这么多。苏彩云说,用山歌的调子唱,学生上课学了很多首,觉得古诗的背诵其实并不难。将这些传统文化整合到学校教育中,对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有很大帮助。
退休的新州三小教师徐志影现在是学校的课外指导员,她同情。在她看来,由于父母不得不外出工作,一些孩子多年不能见到父母,很容易厌倦学习。通过学习老师们写的关于学习的山歌和童谣,孩子们逐渐活泼开朗,学习也变得认真起来。当时我们班的平均分数在60分以上,我在班上开展山歌活动后,我班的平均分数在80分以上,有90分、100分。”
在民族文化传承中找到自信
位于隆林县德峨镇的常么小学,与新州三小一样,都是少数民族学生为主体生源的学校。但不同的是,这所学校的苗族学生占到了九成以上。
进入常规小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苗、彝、吴先生、壮、汉五个民族的图腾柱,每个图腾柱对面的宣传栏都有相应的民族风俗介绍。学校的校园文化,到处都体现着少数民族的要素,教室走廊的外侧装饰着苗族服装的图案,学校的电影墙上雕刻着苗族不同支系的浮雕,墙上描绘着苗族传统的芦笙歌舞,每个教室后面的板报是学生自己制作的民族服装和校园文化活动的介绍,即使是学生们使用的被子,也印刷着苗族传统的图案。
在小学,孩子们的课间操作是校内教师自己安排的,安排的灵感来源是苗族传统乐器芦笙。这可以让孩子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小学音乐老师杨妃说。据
校长唐永杰介绍,在小学里,孩子们每天下午都有活动节的时间,开展少数民族文化兴趣活动。在活动节中,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喜欢唱山歌就学山歌,喜欢学乐器就学乐器。
除了设立兴趣活动班外,小学还以民族服装为校服,开展民族服装进入校园的活动。
作为苗族人,唐永杰工作之初,每年苗族跳坡的时候,家长给孩子买的民族服装一次后,就被锁在箱子里,想到有点浪费。因此,他在校内召开了全校性家长会,建议以民族服装为校服。之后,每周一和星期五举行升旗仪式时,全校的孩子都会换上民族服装。
唐永杰回忆说,起初,孩子们穿上民族服饰来学校,还有些害羞和不习惯,但现在,只要有客人们来,孩子们都会主动穿上这些民族服饰,变得自信大方了。
唐永杰认为,通过开展这一系列的活动,可以让校园内不同民族的学生看到、学到不同的民族文化,使他们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更加热爱,从而自觉将本民族的文化传承下去。
我们的民族文化教育。唐永杰说,即使孩子今后的学习成绩不好,也会吹本民族芦笙,弹本民族的月琴,长大后也会向民族音乐发展,走自己的道路。
隆林县民俗文化,是活着的少数民族博物馆。隆林县教育局局长杨胜奇表示,近年来优艾设计网_Photoshop百科隆林县在中小学教育中,越来越重视挖掘、传承本民族传统文化,取得丰硕成果,新州第三小学被选为教育部第二届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民族文化继承人,这个民族有希望。他说。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谢洋实习生赵梦琪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题:《这里的作文唱》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