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经济说
新一线城市年轻人“漂流”图鉴
“一线城市容不下肉身,三四线城市容不下灵魂”,无论是追求眼前的苟且,还是诗和远方,流动已然成了现在很多年轻人的常态。有人说,逃离北上广,走进新一线,诗和远方便可兼得;但也有人说,逃离北上广,新一线城市生活更迷茫。
无论如何,近年来,新一线城市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逐渐上升,奔向新一线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数据显示,2018年,北京、上海常住人口负增长的,成都市常住人口增长28.53万,杭州市增长33.8万,长沙市增长23.66万……新一线城市人口不断增长。
人生有三件大事:选择城市老化,选择工作奋斗,保护白首。这些流向新第一线的年轻人,有些人打算结束三件事在一个城市,有些人已经守护着美女想流浪,有些人还是一个人,还在寻找。每个选择的背后都有特殊的轨迹,但是这个轨迹延伸到哪里,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没有明确的计划。
轻松蓉漂
老实说,我现在小偷湿润了,每月工资1万元左右,房租1500元,剩下的钱都用来吃喝玩了。这是程序员李华对蓉漂生活的表现。
与一般程序员996的工作模式不同,李华的工作模式是966-早上9点上班,晚上6点下班,一周工作5-1,周末有一天可能值班,虽然在家里轮流,但几乎没什么。
2013年,李华离开家乡辽宁到河南郑州上大学。电子信息专业的他本来打算进入北上广。因为发展的机会很多。但是,由于旅行,他把这些城市直接拉进了选择工作的城市的黑名单。
2016年,五一连休期间,李华去北京旅行,赶上地铁早高峰,直接打破了他的北京梦。当时,地铁上的人说:我不必自己去,所以上了车。下车的时候,因为不能挤门,所以差点坐过车站。他觉得这种大城市不适合他。
想接近她,李华直接把选城的目标锁在成都。大三去云南旅行的时候,李华认识了在云南大一的楚西的她。但是,以他的专业,在云南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所以成都无论是距离还是发展前景,都成为了他最好的选择,他在成都工作,在这里等她毕业。
成都好吃!来成都不到两年,李华胖了十斤,现在已经十六十多斤了。这一方面归根于成都的万千美食。李华一个月至少要出去吃饭。在成都不需要吃太多其他东西。火锅和串可以上瘾。另一方面,由于他的优秀烹饪技术,中午和晚上自己做饭。
是厨师。李华说,中午公司有两个小时的休息时间。每到午饭时间,李华骑十分钟自行车回家做饭,吃完还能睡一个小时。晚上工作结束后,李华直接在楼下料理市场买菜上楼做饭,平时做炒肉、糖糕等家常菜。做饭通常需要半个小时,但是10分钟就吃完了。之后,他玩游戏,看电影,和朋友聊天。心血来潮的时候,还会去健身。
此外,李华在烘焙方面也有一定的研究。蛋糕、蛋挞、榴莲酥油、蛋黄酥油等各种酥油、各种饼干,每半个月出现在他家的餐桌上。我一次做十几个人,给同事带点过去吃。只要你想吃这些甜点,李华就会做。最近想吃绿豆糕,李华刚从网上买了材料,准备好了。
现在,工作结束后,李华做了一件事。那就是给刺猬铲屎。清明时,他买了一只迷你刺猬。每天下班回来玩十几分钟。在他的精心照顾下,不到一个月,刺猬就比原来胖了一圈。
刚来成都的时候,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李华曾经动过回老家的想法,这种状态也只持续了一两天。吃了火锅,玩了一会儿游戏,几乎迟到了。他说自己是人傻心大。
在成都第一份工作,李华做了三天,发现不是自己喜欢的,就辞职了。第二份工作也是大数据,三个月的试用期间,李华和同事完成了数据和技术结构,试用期也快结束了。公司开了我,说我是新人。那期间,李华忙于定居,刚定居,第三份工作就定居下来了。
从小就喜欢吃川菜的李华,到成都后的生活习惯没什么变化。不仅仅是吃的辣。另外,成都美女多,食物多,养眼养胃,生活节奏慢,生活压力比较小。但是,成都的气候是成都是万年的阴天,看太阳的时候非常少,看太阳的时候跟着炉子。
现在李华在成都定居,他的目标是工作三四年后在成都买房。他说,现在成都的房价是每平方米15000元左右,压力主要是首付高,很多大楼都要求全额购买,对刚毕业的他来说有点吃不消。离目标还有两年左右。
李华的她也要毕业了。最近,她开始在成都找工作,准备成为蓉漂。成都的大部分景区,他还没去过,李华打算等她毕业后一起去。
李华等待的时间似乎结束了。
奋斗沈漂
与李华漂流的路线完全相反,1999年,13岁的黄翠和父母从四川漂流到辽宁沈阳,成为正宗的沈漂,这个漂流是20年,也许是一生。
那是微凉的初秋,黄翠穿着黑色毛衣,和牛仔喇叭一起,刚从成都下了沈阳的列车。入眼全是平房,天下着特别大的雨,她全身都湿透了。当时,黄翠对母亲说:回家,说什么都不能放在这里。
但最终目的地是比沈阳更远的本溪。她家住的地方有一个巨大的烟囱,烟囱下面有一排平房,房间里有炕。
之后,黄翠在本溪上学。初二下学期,她辍学,在沈阳的火锅店当服务员。16岁的她开始了一个人的沈漂之旅。
能吃饱饭就行了。”来到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黄翠只有这一个要求。她回忆道,当时8个人住在5平方米不到的宿舍里,整个楼只有一个洗澡间,一次只能容纳一个人,每次洗澡都要排队,但也不觉得苦,穷开心。
两年后,黄翠离开这家火锅店,开始引导化妆品。之后,她又转了十几份工作,基本上是服务相关行业。中间,她还开过一段时间的小卖部。
22岁时,黄翠认识了现在的丈夫。一年后,两人结婚了。丈夫是正宗的沈阳人,之后在沈阳定居。
25岁,黄翠开始帮助父亲做拆除料理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过了一段时间,她开始和父亲合作拆。然后,开始优艾设计网_Photoshop论坛多带带工作,在拆迁圈中成名。
黄翠表示,近年来,东北拆迁行业逐渐衰退,她也准备转型。今年,33岁的她又开始创业了。
现在每天早上6点左右,黄翠出门,先把孩子送到学校,然后去公司上班,晚上其他员工5:30下班,她一般加班到7:30,最晚到凌晨2点。不加班的时候也和客人交往。最近,她带着产品参加了展览会,在会议上,一天之内加入她的微信的人有600人。从早上8点多站到下午4点,对于来看展览的顾客,黄翠说明公司的产品,一天下来,累得说不出话来。
30多岁的年纪,黄翠需要在事业和家庭之间做出选择,她坚定选择前者,子女交给老人照顾。在她看来,这两者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双手抓住,最后只能瞎了眼。最近,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得很厉害,丈夫也和她商量了这件事。说到这里,她感到内疚。
黄翠说,沈阳这个城市给人的压力感还很小,人们很满意,但她不想这样度过一生。如果我再年轻6岁,我一定会去北上广。北上广一直是黄翠的梦想。她认为有一天可能会把公司带到北京,但由于北京房租等各方面的压力,现在这只不过是梦想。
作为17年的老手沈漂,黄翠非常了解沈阳的风俗民情,在朋友眼里,她是正宗的沈阳人,她自己也认为沈阳是自己的第二个家。我后期的人生都在这座城市,所有的印记都深深地印在这座城市。
执念杭漂
说到最初选择杭漂的理由,刘雫也说不出具体的答案。我想来杭州,不知道当时的执念在哪里。
最初刘雫也被北京吸引过。2017年下半年,她在北京当实习程序员。半年的实习时间足以让她看到这个城市的人来往往。她看到的北京说:一直有人努力留下来,也有人选择离开。”
那时,她和别人合租了一间房,月租1600元,从出租屋坐地铁去上班需要1个小时左右。刘雫没有赶上过北京的早高峰,但幸运的是赶上了晚高峰。
当天,三元桥地铁站的安检通道里挤满了刚下班的年轻人,特别热。我看到大家的衣服都被汗水浸湿了,额头上的汗水也一直滴下来,安全检查的速度很慢,大部分人低头静静地玩手机,静静地等着,几乎没有抱怨。大家已经习惯排队、挤地铁、加班,也习惯不抱怨。刘雯说,那一刻,她觉得这个习惯特别害怕。
一线城市的年轻人过得太累了。半年的见闻让刘雫在找工作时排除了一线城市。她认为一线城市不仅消费高,而且面临的户籍和房租压力更大。我们在给房东打工。她说,自己不选择一线城市是量力而行。
2018年研究生毕业,刘雫去了杭州。杭州在她眼中静谧内敛。她说杭州人很少大声说话,大多喜欢喝茶,去西湖。时常看到一些人,穿着汉服走在杭州的大街小巷上。总体来说,杭州人有情调,小资氛围很浓。
来杭州不到一年,刘雫就搬过家。现在她和同学一起租了三室一厅,每月租5000元,离市中心只有8站地铁。平日里,刘雫几乎8点外出,从家坐地铁到公司需要30分钟。这两年,杭州的地铁也越来越拥挤,有时为了不迟到,会勉强拥挤。
周末,刘雫和室友在家做饭,一起出去运动。有时候,她也会去杭州的旅游景点,最喜欢的是北高峰,人很少,特别是雪后很美。
刘雯说她很喜欢杭州,但是暂时没有在这里找到归属感。公司浙江人占50%以上,自己不懂江浙的方言,总觉得不能融入。另外,饮食习惯不同,杭州饮食淡,比北方味道重。有时候,我会感到有点孤独。
刘雫说,杭州从地理位置、环境风景、未来发展来看,是一个有潜力的城市,她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感到困惑,但她打算把户籍转移到杭州,今后在杭州工作生活。
杭州的房价也很高,压力也很大,但我认为在这里漂流更合适。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我就来杭州。刘雯说。
实习生 赵丽梅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张均斌 来源:中国青年报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