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ve 优艾设计网_PS论坛 2021-06-28 03:30 以责人之心责己:在教训,抱怨别人和你吵架,不理你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自己的责任呢?凡事都须换个角度考虑,可以更清楚地看到事情的真相与其中的无奈。以利己之心利人:对待别人要象对待自己一样好,别人才会对你更好;心存利己之心的人当然可恶,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一个人把这份心用在别人身上就特别的难能可贵了。
Datyra.曼陀罗 2021-06-28 03:42 优艾设计网_PS问答 用苛求别人的心理来要求自己,用宽恕原谅自己的心理去宽恕谅解别人。 这句话,是希望我们能够做到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Alex紫气东来 2021-06-28 03:50 语出宋朝林逋的《省心录》 文中有一句“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优艾设计网_Photoshop百科”以责备别人的心态责备自己 以宽恕自己的心态来宽恕别人意思是说的面对自己的时候要认真 有责任 面对别人的时候要相对来说宽松些 让大家感觉舒适些! 作为道德准则来说是句不错的话 作为道理来说是句很一般的话
Pumps 2021-06-28 03:50 就句解句,我是这样了理解的:“以责备人的心态,去责备自己,以原谅自己的心,去原谅别人”,泛优艾设计网_Photoshop交流指有些人遇事之后,只会把责任全部归咎于别人,说三道四,一个劲的说别人的不是,根本不会体会到别人的心情,事不自己的头上,不会体会的到的……
_CFT01****74604 2021-06-28 03:51 中庸·第十三章·不远章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 朱子《四书章句集注》: 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道者,率性而已,固众人之所能知能行者也,故常不远于人。若为道者,厌其卑近以为不足为,而反务为高远难行之事,则非所以为道矣 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睨,研计反。诗豳风伐柯之篇。柯,斧柄。则,法也。睨,邪视也。言人执柯伐木以为柯者,彼柯长短之法,在此柯耳。然犹有彼此之别,故伐者视之犹以为远也。若以人治人,则所以为人之道,各在当人之身,初无彼此之别。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其人能改,即止不治。盖责之以其所能知能行,非欲其远人以为道也。张子所谓“以众人望人则易从”是也。 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尽己之心为忠,推己及人为恕。违,去也,如春秋传“齐师违谷七里”之违。言自此至彼,相去不远,非背而去之之谓也。道,即其不远人者是也。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忠恕之事也。以己之心度人之心,未尝不同,则道之不远于人者可见。故己之所不欲,则勿以施之于人,亦不远人以为道之事。张子所谓“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是也。 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优艾设计网_PS交流不慥慥尔!”子、臣、弟、友,四字绝句。求,犹责也。道不远人,凡己之所以责人者,皆道之所当然也,故反之以自责而自修焉。庸,平常也。行者,践其实。谨者,择其可。德不足而勉,则行益力;言有余而讱,则谨益至。谨之至则言顾行矣;行之力则行顾言矣。慥慥,笃实貌。言君子之言行如此,岂不慥慥乎,赞美之也。凡此皆不远人以为道之事。张子所谓“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尽道”是也。 右第十三章。道不远人者,夫妇所能,丘未能一者,圣人所不能,皆费也。而其所以然者,则至隐存焉。 以对待自己的态度(心情)对待别人。人都会用一种尺度去别人,而人一般都对自己是比较好,比较宽容的,要用这种态度去对待别人,设身处地多为别人着想。 以对待别人的态度(心情)对待自己。人都会用一种尺度去别人,比较苛刻,一旦做错了就会批评,难以接受,要用这种态度去对待自己,常常自省
Moppet 2021-06-28 03:57
“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这是出自唐代林逋《省心录》中的一句话。
意思是“以要求别人优艾设计网_PS交流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那么过错就会很少;以宽容自己的心态来宽容别人,那么朋友就会很多。”
原文选自《丛书集成》、《百川学海》、《津逮秘书》等古代丛书,明显的文字讹误已作改正。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绵延久远,历史典籍更是浩如烟海。历史的长河滚滚而过,大浪淘沙,沉淀保存下来的文献乃是片金碎银尤为珍贵。
我国民间(私人、家庭)流传下来的训诲劝诫类文献,直接反映了人们当时所倡导的道德理想,比那些堂皇的官方儒家经典更直接、真切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特征。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