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may 2021-07-01 16:12 优艾设计网_平面设计 谁制作的剪纸就是谁的版权,这叫做艺术的再创造,已经脱离了壁画题材用新的方式呈现出来
碧根果妹妹 2021-07-01 16:13 优艾设计网_设计客 飞天是敦煌艺术的标志。敦煌地区约5OO多个石窟中,都绘有大量的飞天形象。 飞天,是佛教中乾闼婆和紧那罗的化身。乾闼婆,意译为天歌神、紧那罗,意译为天乐神。原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娱乐神和歌舞神,是一对夫妻,后被佛教吸收为天龙八部众神之一。乾闼婆的任务是在佛国里散发香气,为佛献花、供宝,栖身于花丛,飞翔于天宫。紧那罗的任务是在佛国里奏乐、歌舞,但不能飞翔于云霄。后来,乾闼婆和紧那罗相混合,男女不分,职能不分,合为一体,变为飞天。现在,把早期在天宫奏乐的叫“天宫伎乐”,把后来持乐器歌舞的称“飞天伎乐”。 敦煌飞天的风格特征是不长翅膀,不生羽毛,借助云彩而不依靠云彩,而是凭借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凌空翱翔。千姿百态,千变万化。这是在本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合了外来飞天艺术的成就,发展创作出来的敦煌飞天形象。因为飞天在洞窟内只起陪衬作用,不占主体地位,所以只能分时期综合介绍。 敦煌早期飞天多画在窟顶平棋岔角,窟顶藻井装饰,佛龛上沿和本生故事画主体人物的头上。如北凉第272窟顶四披和第275窟北壁本生故事画上方的几身飞天。从造型上可看出其艺术特点,头有圆光,脸型椭圆,身材粗短,上身裸露,肩披大巾,腰缠长裙,鼻梁和眼珠上点染白粉以示高光,与西域龟兹(新疆库车)石窟中的飞天形象,在面容、飞动姿态、色彩线描上以及绘制过程等方面均很相似。 北魏时期飞天所画的范围已扩大到说法图中和佛龛内两侧。飞天形象虽然还保留着西域飞天的特点,但已发生了变化,逐渐向敦煌飞天转变。如北魏226窟北壁后部说法图西侧上方的一身散花飞天,脸型由椭圆变为长条但丰满,鼻丰嘴小,五官匀称,身材修长,衣裙飘曳,横空飞翔,豪迈大方,势如飞鹤,鲜花飘香,姿势优美,动感特强。 隋代飞天正处在融合、探索、创新时期。主要表现在体型不同,身材修长,比例适度,腰姿柔软,绰约多姿。脸型有的清秀,有的丰圆。服饰不同,有上身半裸的,有穿大袖长袍的,有穿短衬长袍的。飞态不同,有单飞的,有群飞的,有上飞的,下飞的,逆风飞的,顺风飞的……如隋代大窟之一第427窟是画飞天最多的洞窟,计108身。飞天皆头戴宝冠,上体半裸,项饰璎珞,身披彩带,腰束长裙。虽然飞天的肤色已经由红变黑,但形象清晰,有持花的、托花的、散花的,有手持箜篌、琵琶、横笛、竖琴等乐器的。姿态多样,绕窟飞翔,平静肃穆的洞窟似在卷涌飞腾! 到了唐代,敦煌飞天已完成了中外吸收、融合的历程,完全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达到了艺术的顶峰。 唐代洞窟的四壁画满了大型经变画。飞天不仅画在藻并、佛龛、四披上,大部分画在经变画中。佛陀在极乐世界正中说法,飞天飞绕在上空,有的脚踏彩云,徐徐降落;有的昂首挥臂,腾空而上;有的手捧鲜花,直冲云霄;有的手托花盘,横空飘游。那迎风摆动的衣裙,飘飘翻卷的彩带,使飞天飞得多么轻盈巧妙、潇洒自如、妩嵋动人。 在唐代,还出现了不少双飞天。如第321窟西壁佛龛上层南侧的两身双飞天,飞姿优美。这两身飞天的肤体虽然变成降黑色,但眉目轮廓及体形姿态线条十分清晰,身材修长,昂首挺胸,双腿上扬,双手散花,衣裙飘带随风舒展,由上而下,徐徐飘落,像两只在空中游大的双燕。 在壁画中还有裸体飞天、童子飞天等。 五代、宋以后的飞天,在造型动态上无所创新,逐步走向公式化。飞天的风格特点虽不同,但一代不如一代,逐渐失去了原有的艺术生命。 敦煌地区石窟保存的从公元4世纪(十六国)到14世纪(元代)历时千余年的众多飞天形象,是民族艺术的瑰宝,是佛教艺术中璀璨夺目的一枝奇葩 http://www.lydch.com/Article/Class103/60346.html
曾逸125 2021-07-01 16:15
优艾设计网_设计百科敦煌飞天是敦煌艺术的标志?只要看到姿态优美的飞天,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总计4500余身?
敦煌飞天从起源和职能上说,它不是一位神?它是乾闼婆与紧那罗的复合体?乾闼婆是印度梵语的音译,意译为天歌神?由于他周身散发香气,又叫香间神;紧那罗是印度古梵文的音译,意译为天乐神?乾闼婆和紧那罗原来是印度古神话和婆罗门教中的娱乐神和歌舞神?神话传说中说他们一个善歌,一个善舞,形影不离,融洽和谐,是恩爱的夫妻?后来被佛教吸收,化为天龙八部众神中的两位天神?
乾闼婆和紧那罗最初在佛教天龙八部众神中的职能中是有区别的?乾闼婆——乐神的任务是在佛教净土世界里散香气,为佛献花?供宝?作礼赞,栖身于花丛,飞翔于天宫;紧那罗——歌神的任务是在佛国净土世界里,为佛陀?菩萨?众神?天人奏乐歌舞,居住在天宫,不能飞翔于云霄,后来乾闼婆和紧那罗的职能混为一体;乾闼婆亦演奏乐器,载歌载舞;紧那罗亦冲出天宫,飞翔云霄?乾闼婆和紧那罗男女不分,合为一体,化为后世的敦煌飞天?
敦煌飞天从艺术形象上说,不是一种文化的艺术形象,而是多种文化的复合体?飞天的故乡虽在印度,但敦煌飞天却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成的?它是印度佛教天人和中国道教羽人?西域飞天和中原飞天长期交流融合成的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飞天?它不长翅膀,也不生羽毛,借助彩云而不依靠彩云,主要凭借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而凌空翱翔?敦煌飞天可以说是中国艺术家最天才的创作之一,是世界美术史上的一个奇迹?
152****3969 2021-07-01 16:17 优艾设计网_设计圈 这其中应该掺杂了古代人们对神灵的一种敬仰和对神界的向往,渴望一种自由的、洒脱的生活。
蜗壳大黄 2021-07-01 16:17
敦煌飞天是敦煌艺术的标志。只要看到姿态优美的飞天,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总计4500余身。
敦煌飞天从起源和职能上说,它不是一位神。它是乾闼婆与紧那罗的复合体。乾闼婆是印度梵语的音译,意译为天歌神。由于他周身散发香气,又叫香间神;紧那罗是印度古梵文的音译,意译为天乐神。乾闼婆和紧那罗原是印度古神话和婆罗门教中的娱乐神和歌舞神。神话传说中说他们一个善歌,一个善舞,形影不离,融洽和谐,是恩爱的夫妻。后来被佛教吸收,化为天龙八部众神中的两位天神。
乾闼婆和紧那罗最初在佛教天龙八部众神中的职能中是有区别的。乾闼婆——乐神的任务是在佛教净土世界里散香气,为佛献花、供宝、作礼赞,栖身于花丛,飞翔于天宫;紧那罗——歌神的任务是在佛国净土世界里,为佛陀、菩萨、众神、天人奏乐歌舞,居住在天宫,不能飞翔于云霄,后来乾闼婆和紧那罗的职能混为一体;乾闼婆亦演奏乐器,载歌载舞;紧那罗亦冲出天宫,飞翔云霄。乾闼婆和紧那罗男女不分,合为一体,化为后世的敦煌飞天。
敦煌飞天从艺术形象上说,不是一种文化的艺术形象,而是多种文化的复合体。飞天的故乡虽在印度,但敦煌飞天却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优艾设计网_设计文化共同孕育成的。它是印度佛教天人和中国道教羽人、西域飞天和中原飞天长期交流融合成的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飞天。它不长翅膀,也不生羽毛,借助彩云而不依靠彩云,主要凭借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而凌空翱翔。敦煌飞天可以说是中国艺术家最杰出的创作之一,是世界美术史上的一个奇迹。
邓峰 2021-07-01 16:17
敦煌莫高窟现存492个洞窟,其中有飞天形象的有270个窟,总造型数高达4500个。飞天形象的文化来源众说纷纭,篇幅所限恕不罗列,我个人的意见是,飞天是佛教中国化的结果。佛教飞天很可能源于“天龙八部”,即遨游在天上的神怪优艾设计网_PS交流,从这一意义上讲,飞天从源头上就“不是人”。但而飞升的理念,在道教思想中已经成型,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的中国造型中,已经有“羽人”的形象存在,但是佛教传入中国之前道教的神仙形象,不是动物首人身,就是人首动物身。
所以我觉得,敦煌飞天形象很可能是佛道两教相互影响,结合世俗舞蹈、杂技、人物画等形象的产物。飞天概念定型于东魏,《洛阳伽蓝记》载:“有金像辇,去地三尺,施宝盖,四面垂金铃七宝珠,飞天伎乐,望之云表”,这里的飞天可以理解为佛教世界中礼佛、乐舞、供养的天人。
敦煌艺术中也有飞翔在空中的动物形象,譬如东王公御龙车图,但我认为飞天的概念还是专指人类形象(虽然在神格上他们不一定是人),所以没有不是人类形象的飞天。
随着历史的演进,飞天在造型上结合了舞蹈、杂技等世俗演艺的形态,所以显得多姿多彩。由于飞天诞生于文化的交融,所以在造型上可以明显的分为两个类型:中原式与西域式。
中原式的特点就是从人种外貌到服饰姿态源出于各个时代的中原文化,而西域式则源出于各个时代的西域文化。敦煌飞天萌发于北凉到北魏时期,这一时期的北凉飞天均为西域式。北魏飞天逐渐看出中原文化的艺术风格,但整体仍偏西域式。
西魏时期,飞天形象受汉地道教文化影响,表现出了一些道教艺术的特色,同时,西域式飞天依然存在,两种风格并行不悖。北周在敦煌开窟甚多,飞天风格婀娜多姿,中原式飞天占大多数,西域式飞天虽然存在,但是数量已经明显降低。
隋唐的飞天已经完全中原化,花朵、祥云、火焰更多的参与到飞天群组的组合中,飞天动作也从飞翔变为遨游。隋唐飞天一组,这些都是一般人最熟悉的飞天形象,堪称飘飘欲仙,丰富的细节是这一期的特色。
宋元时期,飞天艺术衰落,人物形象类似后世年画中的形象,基本上褪去了仙气,好似世俗之人。宋、西夏、元代飞天一组,可以发现基本上是对唐代飞天的拙略模仿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