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强
优艾设计网_Photoshop百科 2021-08-12 21:53
以上谣言太多。
客梦鱼语 2021-08-12 21:57 优艾设计网_PS百科
风险必然有,争议必然有,而且很大。
先介绍下什么是黄金大米——黄金大米是一种转基因大米,是指通过基因技术改良的富含β-胡萝卜素的大米。在人体消化过程中,β-胡萝卜素会转化为维生素A。该技术由美国先正达公司研发,并于2004年在美国进行试验,其主要功能为帮助人体增加对维生素A的吸收。因为色泽发黄,该大米品种又名“金色大米”。第一代黄金大米于2000年问世,使用了来自黄水仙的基因,其中胡萝卜素含量为每克大米约1.6毫克,为淡黄色。第二代黄金大米于2005年问世,使用玉米中的对应基因而培育出来,第二代黄金大米中胡萝卜素的含量是第一代的23倍,达到37毫克,为金黄色。
那么其作用自然不言而喻了。
但风险和争议来自——
1、平民小老百姓关心的问题:摄入过量维生素A是否会带来健康风险?
2、上升到政治和国家的担忧:先正达公司具有专利,若他们先提供种子给农民种,然后突然又不提供了,怎么办?怎么能把老百姓的粮食拴住外国公司的裤腰带上呢?其次,(可能也是阴谋论的一种了),如何判断这些大米只是转了的β-胡萝卜素基因,而没有转入一些其他的致病基因呢?若人民大量食用,最终变得离不开这种米怎么办?
光是想想,这种风险都是任何一个国家不敢承担的吧,哪怕贫困的非洲国家。
最近又见一例:http://news.sciencenet.cn/html ... .shtm
我想,且不论转基因本身,这种在某个国家和地区内的大面积推广,是否应该考虑的更多呢?
位阳阳 优艾设计网_PS问答 2021-08-12 22:00
有,监管不严格;技术本身没问题。
118****448 2021-08-12 22:05
作为第三次技术革命最有潜力的领导者——转基因技术——自从上世纪80年代它诞生一刻起,其优艾设计网_设计衍生的安全伦理讨论就从来没有停止过。而食品,作为与人类息息相关,联系最为紧密的物质资料,其转基因化带来的争议更是意义重大。今天的转基因技术大多有明确的目标,在全球资源有限而人口增加的情况下,有限的土地生产更多的粮食才能使一部分人不至于挨饿,没有人不想从这块潜在的份额里分一块蛋糕。除了科学自发的前进动力,这成为转基因食品研发的一个助力,但问题也随之而来,是冒着可能给全球带来灾害的危险以期在可预期的时间里帮助这些欠发达者,还是为了保全自然任其在贫乏的资源里挣扎,甚至伴随着人口增长,逐步进入全球粮食紧张。这是一个两手难的问题,是一个需要理解与平衡的问题。
苰茗 2021-08-12 22:12 优艾设计网_Photoshop百科
其安全性未知:
“黄金大米”走进中国公众视野,源于一场未向受试者充分说明的人体试验。2008年,美国塔夫茨大学研究人员在湖南省衡南县江口镇中心小学25名儿童中,开展了“黄金大米”烹制米饭的人体试验。2012年,《美国临床营养杂志》就上述试验结果发表的论文引发社会关注,又牵出“黄金大米”试验未按国务院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规定向国内相关机构申报、向受试儿童和家长说明情况的“事故”。
此后,虽然中国疾控中心等相关部门也对事件始末进行通报,并对中方的试验组织者做出行政处分,但“黄金大米”作为一种转基因作物,食用是否安全,是否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被"反转"组织和人士强烈质疑,并引发公众恐慌。
王大尉 优艾设计网_Photoshop交流 2021-08-12 22:17
“黄金大米”又称“GR大米”,是一种转基因大米,它通过转基因技术将胡萝卜素转化酶系统转入到大米胚乳中而获得,外表为金黄色,故称“黄金大米”。第一代“黄金大米”2000年问世,使用了来自黄水仙的基因,其中胡萝卜素含量为每克大米约含1.6毫克。第二代“黄金大米”于2005年问世,使用玉米中的对应基因而培育出来。第二代“黄金大米”中胡萝卜素的含量是第一代“黄金大米”的23倍,达到37毫克。
转基因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手段,它的不成熟和不确定性,必然使得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从世界上最早的转基因作物(烟草)于1983年诞生,到美国孟山都公司研制的延熟保鲜转基因西红柿1994年在美国批准上市,转基因食品的研发迅猛发展,产品品种及产量也成倍增长,有关转基因食品的问题日渐凸显。
其实,转基因的基本原理也不难了解,它与常规杂交育种有相似之处。杂交是将整条的基因链(染色体)转移,而转基因是选取最有用的一小段基因转移。因此,转基因比杂交具有更高的选择性。
也就是说,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将一种或几种外源性基因转移至某种生物体(动、植物和微生物),并使其具有效表达出相应的产物(多肽或蛋白质),这样的生物体作为食品或以其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
但就像楼上所说的监管不严等问题的存在,类似黄金大米等转基因食物的推广是存在一定风险的。但技术本身没有问题。
以上谣言太多。
客梦鱼语 2021-08-12 21:57 优艾设计网_PS百科
风险必然有,争议必然有,而且很大。
先介绍下什么是黄金大米——黄金大米是一种转基因大米,是指通过基因技术改良的富含β-胡萝卜素的大米。在人体消化过程中,β-胡萝卜素会转化为维生素A。该技术由美国先正达公司研发,并于2004年在美国进行试验,其主要功能为帮助人体增加对维生素A的吸收。因为色泽发黄,该大米品种又名“金色大米”。第一代黄金大米于2000年问世,使用了来自黄水仙的基因,其中胡萝卜素含量为每克大米约1.6毫克,为淡黄色。第二代黄金大米于2005年问世,使用玉米中的对应基因而培育出来,第二代黄金大米中胡萝卜素的含量是第一代的23倍,达到37毫克,为金黄色。
那么其作用自然不言而喻了。
但风险和争议来自——
1、平民小老百姓关心的问题:摄入过量维生素A是否会带来健康风险?
2、上升到政治和国家的担忧:先正达公司具有专利,若他们先提供种子给农民种,然后突然又不提供了,怎么办?怎么能把老百姓的粮食拴住外国公司的裤腰带上呢?其次,(可能也是阴谋论的一种了),如何判断这些大米只是转了的β-胡萝卜素基因,而没有转入一些其他的致病基因呢?若人民大量食用,最终变得离不开这种米怎么办?
光是想想,这种风险都是任何一个国家不敢承担的吧,哪怕贫困的非洲国家。
最近又见一例:http://news.sciencenet.cn/html ... .shtm
我想,且不论转基因本身,这种在某个国家和地区内的大面积推广,是否应该考虑的更多呢?
位阳阳 优艾设计网_PS问答 2021-08-12 22:00
有,监管不严格;技术本身没问题。
118****448 2021-08-12 22:05
作为第三次技术革命最有潜力的领导者——转基因技术——自从上世纪80年代它诞生一刻起,其优艾设计网_设计衍生的安全伦理讨论就从来没有停止过。而食品,作为与人类息息相关,联系最为紧密的物质资料,其转基因化带来的争议更是意义重大。今天的转基因技术大多有明确的目标,在全球资源有限而人口增加的情况下,有限的土地生产更多的粮食才能使一部分人不至于挨饿,没有人不想从这块潜在的份额里分一块蛋糕。除了科学自发的前进动力,这成为转基因食品研发的一个助力,但问题也随之而来,是冒着可能给全球带来灾害的危险以期在可预期的时间里帮助这些欠发达者,还是为了保全自然任其在贫乏的资源里挣扎,甚至伴随着人口增长,逐步进入全球粮食紧张。这是一个两手难的问题,是一个需要理解与平衡的问题。
苰茗 2021-08-12 22:12 优艾设计网_Photoshop百科
其安全性未知:
“黄金大米”走进中国公众视野,源于一场未向受试者充分说明的人体试验。2008年,美国塔夫茨大学研究人员在湖南省衡南县江口镇中心小学25名儿童中,开展了“黄金大米”烹制米饭的人体试验。2012年,《美国临床营养杂志》就上述试验结果发表的论文引发社会关注,又牵出“黄金大米”试验未按国务院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规定向国内相关机构申报、向受试儿童和家长说明情况的“事故”。
此后,虽然中国疾控中心等相关部门也对事件始末进行通报,并对中方的试验组织者做出行政处分,但“黄金大米”作为一种转基因作物,食用是否安全,是否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被"反转"组织和人士强烈质疑,并引发公众恐慌。
王大尉 优艾设计网_Photoshop交流 2021-08-12 22:17
“黄金大米”又称“GR大米”,是一种转基因大米,它通过转基因技术将胡萝卜素转化酶系统转入到大米胚乳中而获得,外表为金黄色,故称“黄金大米”。第一代“黄金大米”2000年问世,使用了来自黄水仙的基因,其中胡萝卜素含量为每克大米约含1.6毫克。第二代“黄金大米”于2005年问世,使用玉米中的对应基因而培育出来。第二代“黄金大米”中胡萝卜素的含量是第一代“黄金大米”的23倍,达到37毫克。
转基因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手段,它的不成熟和不确定性,必然使得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从世界上最早的转基因作物(烟草)于1983年诞生,到美国孟山都公司研制的延熟保鲜转基因西红柿1994年在美国批准上市,转基因食品的研发迅猛发展,产品品种及产量也成倍增长,有关转基因食品的问题日渐凸显。
其实,转基因的基本原理也不难了解,它与常规杂交育种有相似之处。杂交是将整条的基因链(染色体)转移,而转基因是选取最有用的一小段基因转移。因此,转基因比杂交具有更高的选择性。
也就是说,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将一种或几种外源性基因转移至某种生物体(动、植物和微生物),并使其具有效表达出相应的产物(多肽或蛋白质),这样的生物体作为食品或以其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
但就像楼上所说的监管不严等问题的存在,类似黄金大米等转基因食物的推广是存在一定风险的。但技术本身没有问题。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