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艾设计网

走近中国设计界的“微软帮” (上)?

优艾设计网 https://www.uibq.com 2023-02-12 15:24 出处:网络 作者:PS入门教程
接下来,你可能没听说过这些名字,更别说熟悉马云的花藤了。但你每天使用的很多一线互联网产品的互动和体验,都是他们琢磨和打磨的结果。这些人是国内互联网体验设计领域的独特人物。如今,他们在自己的广告公司、设

接下来,你可能没听说过这些名字,更别说熟悉马云的花藤了。但你每天使用的很多一线互联网产品的互动和体验,都是他们琢磨和打磨的结果。这些人是国内互联网体验设计领域的独特人物。如今,他们在自己的广告公司、设计公司和硬件公司里苦苦挣扎,他们有着共同的专业背景:都曾出入微软。

现任Token胡依林,牛电科技联合创始人、副总裁。4月28日,牛电科技成立两年来首次披露创业团队名单。其中包括华为前副总裁、百度CTO李一男、小米市场部前高级经理张一博等五人。他们的公司已经获得了数千万的投资,旨在制造最好的电动汽车。

前MSC UX上海设计师Token胡依林现为牛电科技联合创始人、副总裁。

八年前,token是一名初中毕业的设计师,完全不会说英语,基本上是自学成才。这一年,token奇迹般地进入了微软中国区MSC UX上海,成为了一名概念设计师,这让他不敢相信。

“这份工作彻底改变了我的一生。”他在后来的自传体文章《满满一碗鸡血汤》中写道。成功进入微软,令牌有一个人感谢——王鑫磊。

王鑫磊现在是方舟设计公司的创始人。

2007年,当时任微软MSN亚太区主设计师的王心磊决定辞职离开时,他向微软推荐了token。“其实我不知道他能不能做到,但我觉得他能。他有这个能力。”王鑫磊告诉老虎嗅嗅。

艾伦王鑫磊,现为ARK Design创始人,2012年与微软亚洲工程院另一位前移动和嵌入式设备用户体验设计组成员Windows Phone设计师滕磊,张文新Frog Design前亚太区商业总监一起,在上海创立了第一家专注于产品体验和服务的创新战略咨询公司。他们为阿里巴巴、腾讯、三星和招商银行等公司提供服务。

雷腾,前Windows Phone设计师,现在是ARK设计公司的创始人。

2007年底在张伟,则是eico Design 创始人。,与雷腾在微软亚洲设计中心工作的张伟辞去了微软移动嵌入式设备UX团队(以下简称Windows Mobile团队)的设计师一职,与朋友一起创立了eico Design。

Eico设计创始人张伟(右)和徐世炎(左)。

现在被称为“国内最好的用户界面设计公司”,其产品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新浪微博iPhone客户端、第三方应用Weico、魅族Flyme OS、天猫云OS、以及即将推出的一加手机氢OS等。都来自eico设计。

2008年底在朱印,Rigo Design创始人。,朱茵也离开了和雷腾、张伟一起工作的微软亚洲工程院设计中心,和微软设计团队的一些核心设计成员一起创立了Rigo Design。

前Windows Phone设计师朱茵现在是Rigo Design的创始人。

今年2月,参与设计MIUI V5、V6和小米电视的Rigo Design被小米全资收购,成为小米的独立部门。

吴卓浩,前微软亚洲研究院Acid(亚洲交互设计中心)设计师,现任INWAY Design创始人。他的公司已经服务和指导了100多家成熟公司和初创公司。

吴卓浩,原微软亚洲研究院ACID设计师,现为INWAY Design创始人。

这些都是微软在中国首批用户体验设计师的代表(不可能一一列举)。以不同的情怀和计划从微软毕业后,据token介绍,“现在他们占据了中国体验设计的四分之三”。

最近,Tiger Sniff在那个微软时代前后逐一采访了他们。在采访他们的过程中,胡雯多次听到这样的描述:微软是中国用户体验设计师的“黄埔军校”。所以从这里走出来的设计师也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微软帮”。

在微软,从“狂野方式”到科学设计方法。

对于中国用户体验设计行业来说,2004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此之前,国内只有金山和摩托罗拉两家拥有用户体验设计相关专业部门的企业,从事这一领域的中国设计师非常少。2004年,微软、BAT等大公司开始在中国设立用户体验部门。上面提到的设计师是来自微软在中国的第一批用户体验设计师的代表。

吴卓浩告诉Tiger Sniff,第一批微软用户体验设计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完全没有经过培训,是偶然进入微软的。这所有的“机缘”由两个人而起:李开复和Dave Vronay。的李开复在1998年提出成立微软亚洲工程院,为这一切提供了前提。2004年来到工程院担任创意总监的Dave Vronay,用各种方法发现了分散在各处的中国优秀设计师,为他们在微软赢得了更多的权力。

在来微软之前,朱茵和token做过多媒体。

和网页的设计,王心磊和滕磊曾供职于广告公司,张伟则在金山、网易泡泡等做UI设计。

微软何以成为中国用户体验设计师的“黄埔军校”?张伟认为和当时整个社会环境不无关系。

“在2005到2009年的那4、5年时间里,整个设计的环境基本没有受到创业公司、热钱的影响,对于设计师来说,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去像微软这样大公司,能够安安心心和最优秀的设计师做一些产品,另一个是去各种各样的小公司,你可能涉猎比较广,但是收益不太高。微软确实提供了很好的环境,能够让设计师踏下心来做事情。”

张伟说,之所以有许多那个时代的设计师的能力在今天得到爆发,是因为他们的能力在好的环境里沉淀了足够长的时间。

在微软,张伟曾有一项重要的工作,是整理Windows Mobile的所有设计图标草稿。每个应用的图标都有7-9个不同版本,每个版本又有7-9种不同的尺寸,张伟需要用一张Excel表格将近1000个图标分类整理起来,并在这个图表中做绘制修改。这项工作,花了张伟一年的时间。

“今天可能不再会有人去做这样的事情了,但就是经过这个工作,我锻炼了自己的耐心和整理这样大规模资源的能力。这只是其中一个例子。在微软,我们的每一种能力都是这样扎扎实实锻炼起来的。”张伟说。

如今,当他注意到有越来越多的年轻设计师习惯在自己的名片上印上“资深”二字,他感到一丝忧虑,“如果让社会环境认可你是一个资深设计师,你需要花5-8年时间去沉淀,在今天,变成一个资深设计师可能需要更久的时间,设计不会跟着敏捷的世界变得敏捷。”

除了个人能力的沉淀,在微软的第一批中国设计师们还通过与国际和国内最优秀的设计师共事的机会,获得了更大的视野、充足而自由的设计构思空间和时间。

2005年,Dave Vronay在网上看到了张伟的设计作品,主动和他取得联系后将他招入麾下。张伟最初进入微软时,最想做的产品是Windows Vista,然而微软亚洲工程院副院长张益肇却告诉他,未来的更大的设计舞台在手机上。

“当时移动终端不是特别受重视,但后来事实证明,院长的判断非常准确,我误打误撞开始了与移动相关的设计,现在回忆起来,这种判断其实就是一种视野。”

就这样,张伟加入了在北京的微软亚洲工程院Windows Mobile Team,成为了朱印的同事,不久之后,滕磊也加入了他们。

在Windows Mobile Team中,有两位来自美国的设计师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位是性格开朗、永远充满好奇心和想象力的艺术指导 Greg Melander,“什么时候都见他拿着照相机到处拍”。他鼓励设计师自由设想,哪怕是不着边际的想法他也会听并一起思考实现的可能性;另一位是严谨并雷厉风行的创意总监 Horace Luke,他苛刻地把握团队的工作进度,会亲自确认每个细节。(虎嗅注:这位设计师离开微软后去了HTC,参与设计了HTC Diamond 和 Sense 系列产品,现任台湾智能能源公司Gogoro首席创新官兼CEO)

“当时我们都不是特别有经验,跟他们学到了很多东西,最新的趋势、观点,尤其是设计思考的流程,如何把你的想法落实到设计中,这对我现在的工作有很大的影响。”张伟说。

对于这一点,朱印和滕磊也有着相似的体会。在这样的思考方式和工作氛围中,朱印发现,自己的一些缺点却变成了新的想法和闪光点,“比如,当时进来的时候大家英文都不好,我们坐在一起聊天时就想,有没有可能让手机摄像头打开扫描字,就能直接翻译?现在有了这样的技术,但是当时这是没有的,我们每天都有这样新奇的想法。”

张伟、朱印和滕磊和Windows Mobile Team的其他设计师一起完成了Windows Mobile 5.0 - 6.5的设计和Windows Mobile 7 的概念设计。

朱印(左二)、张伟(右二)、滕磊(右一)与其他微软亚洲工程院移动与嵌入式设备用户体验设计组设计师,拍摄于2007年

“微软拓宽了我的整个视野,还教会了我一些管理经验。现在我的拥有的商业能力和方法论,都是微软给我的。虽然可能不喜欢它产品迭代的方式,但是它确实在我的职业生涯中给我做了很多背书,我觉得这是要感谢一辈子的。”朱印说。

token在他的文章中说,来到微软才发现“之前的那么多年一直是野路子做设计”,这也是其他几位设计师的共识。

在这里,当时留着辫子、喜欢赛车,给人印象更像一个艺术家的滕磊认识到真正的产品设计不只是画图,它更像是一门科学,“在微软学会不停地问自己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这个设优艾设计网_在线设计计是去满足什么需求,光了解设计是不够的,你还要懂心理学、认知学。”

微软在北京和上海的公司在业务上基本没有什么关联,但从广告公司辞职进入上海微软MSN Team的王心磊和token也经历了同样的成长。

“做广告本质上就是卖产品,你的工作其实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去达成这个目标,而在微软我们是在做产品,没有那样的目标,你要考虑的是怎样的设计是正确的。”王心磊说。

在微软MSC UX Shanghai的两年半时间,自称从小就是学渣的王心磊换了三个老板,从vendor(短期签约聘用制职员)做到了微软MSN亚太区主设计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微软更像是一个Lab,许多那时候看起来离实际很远的概念,他们也给我机会去讲给所有人听。”

在微软差不多一年的时间里,token不仅熟练掌握了英语,更刷新了同样一路自学摸索出来的设计思维方式:设计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一系列经验和分析总结出的结果。

在吴卓浩眼中,微软对与整个中国用户体验设计市场的最大贡献正是这种人才培养。也许微软在设计专业层面上的培训系统在随着时间不断改变、完善,但对于早年在微软的中国设计师,他们从各种各样的专业毕业,在微软接触到世界顶尖水平的科技和设计团队,拥有了研发当时最好的产品的实战经历,这些就是微软给予他们最重要的东西。“不光是从微软出来的正式设计师,微软每年还招收大量的实习生,淡季200人左右,寒暑假300到400人,也就是说,微软每年依然在为整个市场培养大量的人才。”吴卓浩说。

0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