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景明,万物竞茂,今年的全国两会启幕在即。带着人民群众的期盼、社会各界的诉求,5000多名代表委员汇聚一堂,共商国是,建言献策。
全球目光投向北京,热点话题锁定两会。舆论的极大聚焦,源于两会国家最高议事平台的政治地位,更在于代表委员将在这个“意见广场”上,围绕一系列时代课题进行热烈讨论交流。从这些天见诸媒体的议案提案看,鼓励生育的有效办法、养老服务的优化建议、劳动权益的落实保障、民营经济的纾困解难等当下突出的现实关切均有涉及。鲜明的问题导向、务实精神,是两会成为绝对热搜的原因,而每一个关注者也都希望从中解码未来。
让民心民意从“江湖之远”直抵“庙堂之高”,呈现最现实的问题,凝聚最广泛的共识,这就是两会制度设计的初衷。民主,起始于人民意愿充分表达,落脚于人民优艾设计网_平面设计意愿有效实现。不同于一些国家将民主作为装饰品,人民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就进入政治休眠,我们国家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旨在解决人民群众所期所盼的各种问题的,两会正是服务于此的重要制度载体。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来自四面八方、各行各业的代表委员,不断将14亿国人的“急难愁盼”捎上来,放在“国家会议室”里集思广益,人民意志便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在党治国理政的政策措施上。议题关乎“国之大者”、议政关乎公共决策,需要代表委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共鸣源于争鸣,这样那样的主张都将成为参考系数和认知视角,帮助相关部门找到回应民之所需的最优解。
今天的中国,思想的多元、价值的碰撞空前活跃,找到最大公约数的难度直线上升。为了获取更多基层信息,打捞更多“沉没的声音”,两会制度也在不断完善。一方面,持续强化代表委员的代表性。2900多名全国人大代表中,基层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和专业技术人员代表的比例持续提升。全国政协34个界别基本涵盖了社会的各个领域,而且新阶层、新群体委员数量持续增加,第十四届全国政协更与时俱进新设“环境资源界”。
另一方面,不断提升代表委员的责任感。代表之家、委员联络站等常态化沟通平台遍地开花,网络留言板、微信小程序等云沟通渠道不断拓宽,代表委员走基层活动在全国多地铺展。举措不同,指向趋同,就是引导代表委员对经济社会“全景式关注”,对百姓生活“全时段观察”,从而发出更多两会好声音。
事实证明,在调研中摸清诉求,在对话中凝聚共识,在共商中求取答案,治国理政就能事半功倍、更加高效。就拿十三届全国人大期间来说,所有建议目前已全部办理完成,渐渐化作促发展、惠民生、暖民心的政策举措。比如,针对老楼加装电梯予以补贴的建议,中央财政在2019年至2022年共安排补助资金3300多亿元,一批“悬空老人”终于能够下楼呼吸新鲜空气;对于代表反映的医保目录内谈判药品的问题,医保局首次从国家层面提出将定点零售药店纳入医保药品的供应保障范围,与定点医疗机构形成谈判药品供应的“双通道”。在“前期调研-正式提出-精准交办”的循环中,一个个现实课题被解决,这构成了社会进步的注脚,也诠释着代表委员“为民履职,为民服务”的使命担当。
两会年年开,时势各不同。今年的全国两会,召开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际,是新一届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的首次会议。风云际会的节点,举足轻重的大国,引得观察者列出了长长的看点清单。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中国如何发力拼经济?以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大势所趋,中国怎样解决“卡脖子”问题阔步向前?乡村振兴稳步推进,如何让更多人才去农村、留农村?“双减”落地见效,如何巩固拓展减负成果?
各个层面的发展挑战,都需要代表委员多多献计献策、群策群力,带动会场内外形成开放深入的讨论氛围。说到底,两会不仅是程序性的制度运行枢纽,更是推进中国之治的重要民主基础,所有人都能够从中找到自己未来成长的发力点。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时,有记者这样勾勒代表们的群像:“他们从车床边来,从田地里来,从矿井来,从海岸的防哨来。放下钳子,放下犁耙,放下笔杆、圆规,同他们所爱戴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一起,商量着国家大事。”人民当家作主的喜悦跃然纸上。
时移世易,今天的代表委员依然来自人民、根在人民,知道群众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更知道群众有哪些解决问题的好药方。期待各位代表委员以百姓之心为心,发出更多两会好声音,让民意与国策更好融通,让梦想与智慧充分激荡。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