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7日,两高报告将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
这也是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向全国人大会议作的本届任期内的最后一次两高工作报告。
科班出身的周强和张军
宪法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周强掌舵最高法已经10年,张军履新最高检已经5年。
简历显示,周强和张军都是科班出身。
63岁的周强(生于1960年4月)毕业于西南政法学院研究生院民法专业,曾在司法部、共青团中央、湖南等地工作,担任过湖南省委书记,2013年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67岁的张军(生于1956年10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刑法专业,曾在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在2018年担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前,是司法部部长。
值得一提的是,每年的“两会”,两高报告都是媒体关注的重点议题之一。
2014年3月,周强向全国人大交上了他履新之后的首份“答卷”。那份报告中,慎用死刑、严惩贪腐、防范冤案、司法公开等多个关键词为舆论所关注。
5年之后(2019年3月),张军第一次以首席大检察官的身份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工作报告。那份报告中,查办司法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开拓公益诉讼等成为外界关注的亮点。
这几年来的两高报告,朴实平实、实事求是,老百姓都能听得明明白白。
比如,2020年,周强在作报告时提到,破解长期困扰群众的“扶不扶”“劝不劝”“追不追”“救不救”“为不为”“管不管”等法律和道德风险,坚决防止“谁能闹谁有理”“谁横谁有理”“谁受伤谁有理”等“和稀泥”做法。
2021年,张军在作报告时提到,社会广泛关注的孙小果、郭文思、巴图孟和“纸面服刑”案中检察监督流于形式,我们深刻反思:刑罚执行中的突出问题,检察监督应当发现而没有发现是失职,发现而不纠正、不报告是渎职。
几个细节
一个事实是,这几年来,每一份两高报告的字里行间,体现的都是中国司法进步的主线和脉络。
第一,这几年来,两高报告对反腐内容重笔着墨,彰显了中央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腐的决心。
2019年至2022年,两高报告都会提到反腐数据。
最高法的报告显示,2018年到2021年,各级法院每年审结的贪污贿赂、渎职等案件均超过了2万件。
在反腐工作中,落马的“大老虎”格外受关注。
过去几年,艾文礼、邢云、赵正永、赖小民、秦光荣、王富玉、孙政才、王三运、陈刚、王立科等多个“大老虎”被两高报告点名。从2018年到2021年,先后有32名、16名、12名、23名原省部级干部被提起公诉。
第二,两高报告连续多年不避冤错案件。
2016年,曾有媒体提到,两高将冤错案件写入报告,表达了避免再发生冤错案件的制度性努力。
这几年来,“五周案”“张志超强奸案”“张玉环案”“吴春红案”“韩显辉案”“李锦莲故意杀人案优艾设计网_设计圈”“邹俊敏贩卖毒品案”等每一起案件的背后,都彰显了两高推动司法公正的决心。
第三,每年的两高报告,也会有一些新的关键词,背后体现的是中央的决策部署。
比如扫黑除恶。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
在2019年,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作报告时,周强、张军在回顾2018年工作时都提到了“扫黑除恶”。
梳理这几年的两高报告,也提到了不少涉黑大要案,包括孙小果案、杜少平操场埋尸案、黄鸿发家族案等。
再比如,政法队伍教育整顿。
在2020年开展试点并取得经验的基础上,2021年,一场触及灵魂的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全面铺开。2022年,两高报告都提到了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要求“坚持刀刃向内,清除沉疴积弊”。
第四,两高报告对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毫不回避。“蓝色钱江保姆纵火案”“百香果女童被害案”等案件背后,体现的是两高保护妇女和未成年人的决心。
明天,两高将向全国人大交上新一份“答卷”,值得期待。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