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对微软来说是一个转折点年。似乎在Sayta上任之后,就开始崛起了。似乎一切都很顺利。不断上升的市场价值、云服务和开源项目的全球主导地位让每个人都拍手叫好。但是市场上的一切都在改变。不仅仅是微软,其他公司的平台、产品、战略都在发生变化。今年,微软只是让好消息掩盖了一些问题。
今年,在新iPhone的帮助下,苹果上一季度的销量超过了3000万部。谷歌正试图借助Chromebook抢占微软在企业和教育市场的份额,并在北美市场取得初步成功。亚马逊AWS在中国落地失败,但全球AWS用户对这项功能丰富、价格实惠的云服务依然情有独钟。索尼已经用Playstation 4成功封杀了Xbox One。相比3: 1的下一代销量,其实是对Xbox One的一种怜悯。
微软漫长的产品线自然面临着更多的竞争对手,他们都是不同领域的顶尖高手。我们不否认新CEO萨提亚上任后一系列政策的成功,但必要的危机感或许有助于微软更好地应对接下来的挑战。与其在失败时意识到,不如提前挖掘出黑暗的一面。至少从目前来看,明年的情况可能不会比今年容易很多。
Windows 10:既刺激又麻烦。总之,如果Windows 10提供低价或者免费的更新,可能什么都没有。否则用户从Windows 7迁移会比Windows XP难很多。
今年发布的Windows 10很大程度上引起了消费者和商务用户的兴趣。到目前为止,大约有150万人在测试微软Windows 10技术的预览版,但这并不意味着什么。根据2014年7月的统计,Windows 7用户数量占PC操作系统市场份额的51.22%,此外还有24.82%的Windows XP用户。我们必须承认,新版Windows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不如以前。毕竟Windows 7是一个足够好的操作系统。
新版本虽然画面和操作体验更酷,但如果更新成本高,也没必要考虑太多。企业市场将是比消费者更难啃的骨头。如果你想鼓励企业市场的用户升级,微软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在上面。
这是什么意思?没有理由催促用户升级到新的操作系统。反过来,这种情绪也会影响到PC的销量,PC行业的寒冬已经过去很久了。微软如何说服原始设备制造商?体验了Windows 8之后,对于OEM来说,学士不预装系统的行为只是休闲。
移动市场:在个位数徘徊的感觉,其实对收购、裁员、分拆都不好。收购诺基亚的移动设备业务花费了72亿美元,这是微软今年做的最令人费解的事情之一。整个收购自始至终都充满了高层的《甄嬛传》味道,收购之后更是引起了极大的内外负面。
先看结果。Gartner最新发布的Q3移动市场调查数据显示,Windows Phone苦练一年,Q3市场份额下降0.6个百分点,下降3%。嗯,还是世界第三!
微软此前公布的第15财年Q1(第14财年Q3)财报显示,一个季度仅售出930万台Lumia设备,而根据Gartner的统计,第三季度售出的Windows Phone约为900万台。也就是说,现在市场上只剩下Lumia,没有其他朋友了。
安卓在当前市场的市场份额为83.1%,牢牢占据着市场第一的位置,苹果的iOS在移动市场的份额仅次于iPhone的12.7%。微软Windows Phone现在真正做的是死忠市场,以前是黑莓做的,最近才推出Classic。情怀和死忠粉终究不会给Windows Phone带来突破性的增长。
市场份额、应用、开发生态、OEM,微软需要一个大动作来打破这个无休止的循环。我们不能总跟你说我们现在做的是有鸡下蛋和鸡下蛋故事的长尾布局。
该系统的免费许可未能带来更多的市场份额增长。相反,微软将诺基亚纳入囊中引发了一些原始设备制造商的讨伐。华为敢公开谈“Windows Phone”,我们没赚钱,可见它不做这个市场的决心有多大。如果HTC追上微软,三星已经彻底鄙视这个市场,“中国酷联”是Windows Phone未能拿下的最大损失。其实今年年初看微软14年Windows Phone路线图的时候,还是有不错的预期的,因为看到了联想、华为、金立这三家中国的大渠道,但是最后都输了。
Windows 10 for Phone可以看作是一个机会,我希望它会是解开这个无尽循环的钥匙。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一些具体的细节流出。整个平台“一个Windows”是一个很好的概念,但是如果Phone的Windows 10和Windows 10之间的互操作性不如iOS 8和优胜美地之间的互操作性,也许是时候按下取消键了。
蔚蓝:很美,很幸福,压力很大。谈论Azure的挑战,现在似乎不是一个特别好的时机。Azure刚刚与乐视电视在中国视频云合作。2015财年Q1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50%,甚至部门预算也增长高达40%,因此我们可以做更多“大剑”推广。风头不足以形容微软Azure部门的骄傲。那么,我们还能问什么挑战呢?
诚然,我们已经扼杀了市场的所有方面,但在中国市场,仍然有很多挑战。毕竟竞争对手还是不会给你市场份额。对于云来说,现在企业的CTO已经从概念走向实战,云服务提供商也从说教状态开始了真刀真枪的销售阶段。
一个巨大的挑战是愿意
意使用云服务的厂商已经迁移到云平台了,如何做大这个市场。其实看到85°C用到Azure我还挺意外的,佩服与微软销售的能力,但是能不能够有同类型的巴黎贝甜与BreadTalk的加入。消除行业内更多用户的顾虑,把盘子做得更大?另一方面使用率的情况呢?据我所知其实还是有不少购买了Azure服务,但是没有真正使用,或者使用率很低的情况。成绩单是好看了,但是做生意还是要走心的。现在中国市场超过20000家用户,其中有没有水分我不清楚,但真正推动一些企业从购买尝试到完全的云平台运作,15年该努努力推进了。
HDInsight是现在微软很喜欢在各个场合提到的一个功能,我提它不是说HDInsight如何如何,而是明年在中国市场应该有更多的功能引入和为本地化需求打造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到哪都说这一个故事。都知道Azure的功能在中国落地有些困难,这方面比不上本土云服务提供商有优势,不过这不代表不该继续。我至少和3个用Azure的朋友和企业聊到说,Azure简陋的功能使他们不得不放弃,阿里云廉价又方便开发者们很多时候也不是不可以选择。
阿里、金山一众本土云服务商在扩大影响力,亚马逊拖到明年商用也该开始了,还有IBM在后头虎视眈眈,Azure在中国也不轻松。
黑科技创新:到它出场的时候了Cortana、Skype Translator、Microsoft Heath乃至小冰,微软研究院今年在大量研发经费的支持下四处开花,大数据、云计算、机器学习开始步入了实用阶段,微软研究院也不是普通人眼中“一无是处的烧钱”。可是科技创新如何商业化明年依旧是微软研究院最大的课题,学术研究如果只投入不产出,或许大学是更好的地方。
我从不怀疑微软研究院的创新能力,但是对商业化的能力颇感担忧,大量的创新被放在论文上,写在杂志上,然后束之高阁。科技到底还是要服务于生活,以人为本也是Sayta提出来的概念,因此我看来微软接下来还是会更多的将这些创新付诸使用,将其产品化,这才符合Satya的生产力战略。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商业化?
还是那个原因,微软的调子起高了,一些角度还偏了。举个简单的例优艾设计网_在线设计子,小冰识狗这个功能大家都知道,但是到现在为止还有多少人还在用这个功能或者说记得这个功能?这个功能背后是微软Adam项目的研究成果,功能不错但偏了,除了特别需要大家不可能天天识狗。
这两天Skype Translator洗劫了我的微信朋友圈,也就是这两天大家才关注到这个产品,这说明什么?营销有待提高,让大家少了那种这技术已经开始步入实用的感觉。况且真正的实用,不到Windows 10正式版发布,和霓虹国小伙伴的聊天我还是用手动翻译吧。
当然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全球研发力量强劲的部门都在做这样的尝试,微软已经做的不错了,剩下的我更希望能锦上添花。我们需要黑科技,但不是社交网络上一笑而过的那种。
零售:欠缺的不是一星半点最后一个提到这块,并不是拿它来凑数,因为市场销售涵盖的范围太广、太杂了,产品、营销、供应链、售后等等都可以算的上是这部分内容。微软的销售重要分为三个部分,上层的大型客户,在国内主要类似四大油、政府,中层的中小型企业,从几个人到几百上千人的公司,下层则是微软的零售行业,重要是消费类产品。
过去微软没有硬件销售任务,而软件更多的靠代理商、OEM或者企业市场消化,个人消费类市场是没有好产品销售。但是现在Surface Pro 3、Lumia、Xbox One都是销售的重点,而现有的成绩至少还有20-30%受到了销售的影响。别的国家咱没有发言权,不过在国内,这部分体验却并不让人满意。
微软在中国已经全面铺开自己的线上线下销售渠道,线上渠道不用多说,全靠营销,消费者也基本抱着目的去购买的,实际的数据也是线上的销售比起线下要好的多,我看过一个数据大概是Surface Pro 3在中国的线上渠道销售比起线下超出一倍左右。而线上与线下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少了人与人沟通的环节。
10月初我去了一趟南京苏宁的微软店中店,我在看柜台上的Surface,但是营业员就和我只有一句对话,“哦,是的这是Surface。”然后没有然后了。接下来不是应该滔滔不绝的介绍这款产品,引导我购买吗?也许他看出来我已经有Surface Pro 3了。或许这只是一个个例,不过还是反应出一些东西。
苹果、小米、联想乃至华为都在营造一个粉丝群的概念,这样的做法算不上多少高明,却十分实用,这些人会是微软产品最好的宣传者,既然在中国市场销售,接地气还是必要的。现在零售却的是销售的主动性和客户之间的二次传播,或许UGC终究入不了“高逼格”外企的眼中。
根据我的了解,明年零售渠道还要继续铺开,微软自营的线下商店会陆续会覆盖国内各个城市,线下拼不过线上,但附加价值线下却远高于线上,营造一个氛围或者说品牌归属感,至少现在我们还看不到。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