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艾设计网

不是花中偏爱菊的下一句是什么呢??

优艾设计网 https://www.uibq.com 2023-03-13 12:24 出处:网络 作者:PS入门教程
请问一下,不是花中偏爱菊的下一句是什么呢优艾设计网_设计百科??John.Rambo.
请问一下,不是花中偏爱菊的下一句是什么呢优艾设计网_设计百科??
John.Rambo. 2021-12-20 16:59

优艾设计网_设计百科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的意思是:不是我偏爱菊花,而是一年之中,菊花开过之后,再没有别的花开放了,赏花的机会再没有了。


褚斌 优艾设计网_Photoshop问答 2021-12-20 16:59

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是一首七言绝句。陶渊明爱菊总所周知,全诗是说,一丛丛的菊花在秋季环护篱舍,就像陶渊明诗中的居所,看着满庭的菊花我竟痴迷了,不知不觉已到傍晚,不是我偏爱菊花,而是一年之中,菊花开过之后,再没有别的花开放了,赏花的机会再没有了。诗句回答了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爱菊之情,其中含有对菊花坚贞品格的赞美。别出新意,笔法巧妙,新颖自然,不落俗套。


陌筱北 2021-12-20 17:02

不是花中偏爱菊下一句:此花开尽更无花。

作品原文:

菊花

【作者】元稹 【朝代】唐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译文 

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人陶渊明的家。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赏析

东晋人陶渊明写了“优艾设计网_PS论坛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无人不晓,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中唐诗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

第一句“秋丛绕舍似陶家”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诗人将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见秋菊之多,花开之盛。这么多美丽的菊花,让人心情愉悦。

第二句“遍绕篱边日渐斜”表现了诗人专注地看花的情形。第二句中的“绕”字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

咏菊,一般要说说菊花的可爱。但诗人既没列举“金钩挂月”之类的形容词,也未描绘争芳斗艳的景象。而是用了一个比喻──“秋丝绕舍似陶家”。一丛丛菊花围绕着房屋开放,好似到了陶渊明的家。秋丛,即丛丛的秋菊。东晋陶渊明最爱菊,家中遍植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是他的名句。这里将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秋菊满院盛开的景象便不难想象。如此美好的菊景怎能不令人陶醉?故诗人“遍绕篱边日渐斜”,完全被眼前的菊花所吸引,专心致志地绕篱观赏,以至于太阳西斜都不知道。“遍绕”、“日斜”,把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返的情景真切地表现出来。

作者介绍

元稹(779 -831),字微之,河南府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唐朝宰相、著名诗人。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世孙,父元宽,母郑氏。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年少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给世人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千古佳句。但是在政治上并不得意,元稹虽然一度官至宰相,却在觊觎相位的李逢吉的策划下被贬往外地。


zjy1984326 2021-12-20 17:02

优艾设计网_PS百科 菊 花   元稹   秋丝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在百花之中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景可赏,因此,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可以说,作为后凋者,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深微的道理,回答了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哦豁ty 2021-12-20 17:09

优艾设计网_PS交流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出自唐代元稹的《菊花》


董加贝 2021-12-20 17:11

全诗:

《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背景:

菊花,不象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爱。有人赞美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高洁的气质,而元稹的这首咏菊诗,则别出新意地道出了他爱菊的原因。

作者简介:

元稹,字微之,河南洛阳人。生于唐大历十四年,死于大和五年(779年~831年)。他8 岁丧父,15岁以明两经擢第。21岁初仕河中府,25岁登书判出类拔萃,授秘书省校书郎。28岁列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第一名,授左拾遗。母郑贤而文,亲授书传。举明经书判入等,补校书郎。元和初,应制策第一。元和四年(809)为监察御史。因触犯宦官权贵,次年贬江陵府士曹参军。后历通州(今四川达州市)司马、虢州长史。元和十四年任膳部员外郎。次年靠宦官崔潭峻援引,擢祠部郎中、知制诰。长庆元年(821)迁中书舍人,充翰林院承旨。次年,居相位三月,出为同州刺史、浙东观察使。大和三年(829)为尚书左丞,五年,逝于武昌军节度使任上。年五十三卒,赠尚书右仆射。稹自少与白优艾设计网_PS交流居易倡和,当时言诗者称“元白”,号为“元和体”。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乐府诗创作,多收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元白,同为新乐府运动倡导者。著有《元氏长庆集》60卷,补遗6卷,存诗八百三十多余首。


0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