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雪盛行。
今年夏天最热门的女人不是张雨绮,也不是伊能静,而是她:
顾佳。
随着电视剧《三十而已》的热播,顾佳被搜了十几次。
#顾佳人变得环保#
#顾佳的模式#
#顾佳作为母亲的教养#
#顾佳的双倍商数很高#
……
为什么顾佳这么热?
因为她符合很多人对“完美女人”的想象。
仅凭一个橘子,你就能认出丈夫身边的女员工是“绿茶”,霸气撕人;
被傅太太欺负,儿子关了密室上了1v2,自由搏击;
为了儿子上幼儿园,他还能弯腰给老婆提鞋。
一系列让人“感觉很舒服”的操作,瞬间吸引了无数粉丝,甚至出现了一个新词“古雪”:和顾佳一样,形容“双商在线”、“玉符柯宇娃”、“拼事业”可以原地反击。
简而言之,就是涵盖方方面面,由内而外,牢牢掌控自己的人生主动权。
但是,在舒丹君看来,这简直不可思议:如果这种观众把顾佳当成榜样,那对自己来说太高了!
看看顾佳每天的日程安排:
这样的“时间管理大师”在现实中真的能存在吗?
山君想告诉你:
看这样的剧挺好的。看完了,我该怎么过自己的生活?
因为一旦你把剧中的人物和生活当成了幸福的目标,恐怕你只会发现自己更多的不幸福。
谁来定义“美好生活”?
有句话说,越是敬佩的人,越是欠缺。
不全对,但也有一定的道理。
毕竟现实生活更多的是鸡毛。大多数人没有钟的上海土著户口,的全能,甚至的自律。
好吧,不努力就不努力。
但是你一打开电视,就会看到像顾佳这样的人,他们的生活就像打开了灯一样。这有点可惜:
当她吊在半空中,练瑜伽的时候,你刚吃完晚饭,看着自己因为暴饮暴食而微微凸出的小肚皮;
当她夸老公,把他从一个烟花程序员变成“许总”的时候,你只是骂你的伴侣乱扔袜子。
简而言之就是实力的演绎。你说的“比你优秀的人比你努力”是什么意思?
于是你下定决心向顾佳学习,然后每天6点早起跑步,坚持吃早餐,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英语。
结果第二天,你又睡到8点。你顾不上吃早饭,冲到地铁上,拿着一本英语单词书,背了一会儿《嫌弃嫌弃》。结果你打了一次又一次的哈欠,于是你拿起了手机。
晚上,你又陷入深深的自责中.
为什么总是无法为自己制定宏伟的计划?
答案可能是因为你知道像顾佳这样的人存在。
顾,其实就是一种攻击人的学问。
真正伤害你的不是你在哪里,而是你和理想中的自己的差距。
顾佳是生活在金字塔上层的人物,是住在大房子里令人羡慕的“完美妻子”。王曼妮想要的是像顾佳那样的生活。
顾佳呢?去了顶楼王夫人家之后,她想过上王夫人那样的生活。
而王夫人背后,都是地位比她高的富婆.
他们都认为他们在为“更好的生活”而努力,但谁来定义“更好的生活”?
为什么买房比租房好?
为什么提铂金包比提香奈儿好?
为什么做老板比做程序员高?
……
因为社会在倡导这样的成功文化。
人类学家麦克戈登曾经说过,“永远记住,你的存在不仅满足你个人的需要,也满足社会的需要。”
个体生命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工作、家庭、后代、名誉、创造力、宗教等。都是社会希望我们相信和遵守的东西,也是我们获取价值观的途径。
为什么社会要愚弄我们?
很简单,社会需要生产、再生产和对社会规范的信任。只有这样,社会才能理性。
戈登讲了一个故事:
有一个日本朋友,一心想成为公司的高层。
他努力工作,工作成了他的全部。
但在他成功实现目标6个月后,他因心脏病发作去世。
从某种角度来说,他如此拼命的原因是他被社会愚弄了,他听信了社会的话:要想成功就必须这么做。这就是我们很多人被影响和塑造的方式。
向往一个更好的生活是积极的。但问题是,如果你的眼睛只看到远方“更好的生活”,就容易看不到自己生活的价值。
微小的价值
如果说《三十而已》是一堂幸福课的话,在“如何获得幸福”这个问题上,顾佳、王漫妮和钟晓芹,都在用各自的方式去探索。
在书单君看来,她们30岁的人生,其实代表了大多数普通人对幸福想象的三个方向:
取得事业成功、不断积累家庭财富,就会幸福吗?
找到见多识广有趣多金的对象,完美脱单,就会幸福吗?
与曾经情投意合的恋人结婚、有车有房,就会幸福吗?
有的人把“三十而已”当成一剂鸡血,三十岁一切才刚刚开始,才三十而已,以后还有大把的时光和机会,可以努力奋进。
但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三十岁,生活的考验才刚刚开始。无论你走哪条路,都会遇到各种不同的坑。
哪怕你活成了顾佳,千难之后也还有万难。
如果你30岁拼尽全力还是感到活得不幸福,可能不是你不够有钱,或者不够努力、伴侣不够完美,而是你获取幸福的方式出了问题。
书单君最近看了一本杂志书,《呼吸》。书中有一个问题,让我愣了足足5秒——
“你在多大程度上认同自己的价值?”
这是英国排名第一的正念书,中文版主编是心理学家李松蔚。
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李松蔚每周见到来访者时都会问3个很奇怪的问题:
1. 这周跟上周相比,你的生活有哪些变化?
2. 没有太大变化?那有没有一点点小变化呢?
3. 这周和上周一模一样?那你是怎么保持的?
现在,你也可以这样问问自己。
李松蔚说,问这几个问题,是因为他发现,对于很多人来说,好像只有惊天动地的生活才值得一过。
如果习惯了宏大的叙事,就会有一种风险,因为看不见那些细小的价值,可能也就失去了持续积累的耐心。
在很多人的想象里,改变必须充满仪式感,第一步也总是要很隆重。
比如我要活成顾佳,那我就要改头换面,至少要先学会健身吧?然后要买一座高级别墅,要把老公改造成老板,要把儿子送入一流的幼儿园……越想发现差距越大,结果目标越远大,越是迈不开脚步。
因为对于你来说,改变的另一层意思是:“有巨大的困难在等着我去克服。”
李松蔚说,不是的。一开始的改变其实都是不经意间发生的,它看上去普普通通,跟没变没什么区别。
也许就是你今天磨磨蹭蹭吃了个早餐,还吃得毫无营养——这算什么?什么都不算。
但对于好久没吃早饭的你来说,改变已经发生了。
有些价值,其实就蕴藏在普通而枯燥的周而复始中,就像一呼一吸,平静、平常,但给了你生命的能量。
在不变的模式里,看到自己做出的努力,哪怕很微小,也让世界变好了一点点,这就是你的价值。
就像很多人总爱说自己“没钱”,但他更准确的表述其实应该是:“有钱,但不多”;
很多人说自己“事事失败”,但其实是有成就的:“不高,但成功过”。
决定一个人幸福的,不是你的位置有多高,而是在这个普遍强调“更高、更快、更强”的社会里,你能否从一个平凡的人身上,从平常的一天中,看到价值的存在?
有时候,你慢下来,世界才会跟着慢下来。
《三十而已》最打动我的,不是三个女主,而是每集结尾的两分钟,没有台词的路边摊一家人。
妻子卖葱花饼之类的早点,儿子陪着妈妈,老公跑外卖,工作途中给儿子带礼物。
他们日出而作,然后在日落的时候,一起回家。哪怕有时候风雨大作,哪怕经常是一身疲累。
但当路灯的暖光照到他们的脸上,当风撩动被汗水浸了一天的发丝,那一刻,一切都变得生动了起来。
我相信那是凡俗人生里优艾设计网_设计LOGO,最有价值的瞬间。那是不同于三位女主的三十岁,那是更接近屏幕前你我的生活,没有轰轰烈烈,只有细水长流。
或许,这才是这部剧的精髓吧。
你不是顾佳,也不用成为顾佳。更值得你看到的,是自己生活里那些微小的价值,它们会让你确认:
你做得远不止是还可以,你做得非常好。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