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被秦昊的《隐秘的角落》迷住,我也不会这么快关注他的另一部剧。最近以他为主角的《锦绣南歌》已经悄然上线。
总之《锦绣南歌》是一部爱情与力量结合的古装剧。主要讲述了侠女沈与彭城王刘益康相识相知,历经波折终成眷属,携手保家卫国的故事。
但是《锦绣南歌》开场一分多钟后,我仿佛看到了飞刀(章子怡跳舞的著优艾设计网_设计模板名场景)、夜宴(吴彦祖跳舞的著名场景)、妖猫的故事(胡姬跳舞、杨贵妃上场的著名场景)等著名场景的大融合。
如此大量的“引用”其实显得鱼龙混杂,没有自己的特色。观众看着他们,总觉得似曾相识,容易联想到其他影视作品。这不仅让观众玩起来很轻松,也说明作品缺乏诚意。
(以下只是1-2集内容截图)
从这个角度看这一幕,脑海里立刻浮现出《热血同行》的影子,更何况场景相似度极高。先说营造豪华华丽舞台的理念和做法;
其实在有限的面积内,应该选择一些陈设。既然小地方氛围不升反降,那就可以精致细致,而不是用所有元素和画面堆砌起来。
比如这个空间里的圆形舞台,地面上那一堆过于复杂的大面积装饰图案,突出的浮雕图案,让整体画面显得“太多”和“凌乱”,既不好看也不精致,密度过大,导致现场到处都很饱满,到处都有很多细节,但到处都没什么可看的,缺乏引人注目的点睛之笔。
还有就是元素的使用。这个和《十面埋伏》有99%相似的鼓,也被很多影视剧“借鉴”过。无论是鼓放在哪里,颜色的选择,图案的风格,还是它演奏的质感,真的很像。现在大多出现在妓院里,作为现场纵情歌舞的陪衬。
看过《夜宴》的朋友肯定都很熟悉这个由maiko设定的苍白诡异的面具。从电影的开头,到后来吴彦祖和周迅的《越人歌》的舞蹈,这个面具可以说是贯穿了全剧,是导演给的一个有“特殊意义”的道具。而且面具的意义还和演员的台词有关,起着道具的“大作用”。
但在其他影视作品中使用时,面具只是一个噱头,并不符合情境的设定,所以看起来只是怪异和无厘头。
除了苍白的面具,还有这种蝙蝠侠式的半面具,也是一种不合理的存在。
即使领舞者的面具是最特别最精致的,伴舞者的面具是否也应该风格统一,至少在颜色、图案、质地上保持一致,风格简约而不抢风头?所以道具的设计也要和“剧”相适应,但是为什么《锦绣南歌》这部古装剧要用这种纯西方现代的设计呢?
创意设计是大家都提倡的,但前提是要符合剧情,贴近历史,这样才能设计出合理的有时代感的道具。
最后,在他们准备行刺武器的时候,我明白了,这幅他们围成一圈的画面,大概体现了一种《刺客联盟》的仪式感:熟练的组装武器,整齐划一的动作,甚至摆姿势的角度,冷峻的表情都是一致的。但是,用这样的“集体感”来表现他们的“专业性”,未免过于肤浅和刻板。
更何况后面紧接着的武打场面,似乎也在清晰地推动着危险的发生,也不乏剑拔弩张的刀光剑影。而武术的“假”与“虚”痕迹,让我们只看到演员到位的表情,却看不到手边功夫的用心。
有时候特写或者特写用慢动作,慢到一个人应该已经落地了,但是还有时间被救,甚至在半空中掉头。而且视野还是一闪而过的快速出手,如果不是为了掩饰身双的样子,就是强调武功的时候了。
场景的设计需要审美,《锦绣南歌》整体来看,画面呈现的美感还是不错的,符合当下主流的古风审美。
但很多细节还是需要仔细斟酌和打磨,用好“借鉴”才能创作出有灵魂的作品。但如果“借鉴”只是一味照搬,不符合实际,那就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