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艾设计网

初二下学期物理归纳?

优艾设计网 https://www.uibq.com 2023-03-29 13:47 出处:网络 作者:磨皮美容教程
按章节归纳,好的我优艾设计网_PS百科会加20分或许更多!qkoufu2451 2022-03-11 16:30 现象1、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振动发出的
按章节归纳,好的我优艾设计网_PS百科会加20分或许更多!
qkoufu2451 2022-03-11 16:30

现象1、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2、声间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固体>液体>空气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是340 m/s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因此声音必须被距离超过17m的障碍物反射回来,人才能听见回声。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4、乐音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乐音。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用来分辨各种不同的声音。5、噪声及来源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6、声间等级的划分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7、噪声减弱的途径可以在声源处(消声)、传播过程中(吸声)和人耳处(隔声)减弱第二章光现象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可以解释许多常见的现象,例如影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2、光线是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画光线时必须用箭头标明光的传播方向。3、光在不同介质里传播的速度是不相等的。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是3×108m/s。光在其他介质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光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也可以认为是3×108m/s。4、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5、从光的入射点O所作的垂直于镜面的线ON叫做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入射角,用符号i表示。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反射角,用符号r表示。6、光的反射定律:A、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B、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C、发射角等于入射角。7、光滑表面把光线向同一方向反射,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8、凹凸不平的表面会把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叫漫反射。9、无论是镜面反射,或是漫反射,每一条光线的反射都是遵守光的反射定律的。10、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大小相同;像与物上对应点的连线垂直于镜面(也就是说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11、虚像:不是实际光线相交而成,不能被屏幕承接。12、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即使是同一种介质,如果介质不均匀,光也会发生折射。光垂直于界面射入的时候传播方向不改变。13、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折射角。14、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在空气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是比较大的,即“空角大”)15、眼睛看到的水深比实际的浅;斜插在水中的筷子在水中部分看起来向上弯;看见落到地平线下的太阳;叉鱼的时候瞄准鱼的下方;海市蜃楼等现象都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16、凹面镜(反射)能使平行光会聚,利用它可以制作太阳灶。根据光路可逆,把光源放在焦点上可以反射出平行光——手电筒的原理。17、凸面镜(反射)能使平行光发散,利用它可以增大视野。例子:汽车的后视镜、街头拐角处的反光镜。18、在光的反射和折射中,光路都是可逆的。透镜1、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做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2、凸透镜(折射)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折射)对光有发散作用。3、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透镜的主光轴,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这个点叫做透镜的光心。可以认为光心在透镜的中心。4、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凸透镜两侧各有一台焦点,两侧的两个焦距相等,用F表示焦点,f表示焦距。5、平行光线经过凹透镜后变得发散,这些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一点叫做凹透镜的虚焦点。6、凸透镜成像的情况以及应用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 像的情况 像到凸透镜距离V 应用或分界点倒立或正立 放大或缩小 实像或虚像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2f>V>f 照相机U=2f 倒立 等大 实像 V=2f 像大小的分界点2f>U>f 倒立 放大 实像 V>2f 家用投影仪、幻灯机U=f 不成像。光源放在焦点处可以得到平行光 虚实像的分界点U<f 正立 放大 虚像 V> U 放大镜 7、实像指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光具后实际的光线相交所成的像,是由真实的光点会聚而成的且与原物相似的图样。实像可以在屏幕上呈现出来,可以用底片感光。小孔成像、影片院屏幕上的像、照相机成的像、家用投影仪成的像都是实像。凸透镜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并且像与物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8、虚像是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光具后,实际光线没有会聚而是发散的光线,是这些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所成的像。虚像不能在屏幕呈现出来,也不能使底片感光,只可以用眼睛观察到。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物体在焦距内的凸透镜所成的像都是虚像。凸透镜成虚像时,物体必须放在小于焦距的地方,这时凸透镜起放大镜作用,像与物在凸透镜的同一侧。9、凸透镜的物距大于像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等于像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物距小于像距且比焦距大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10、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眼角膜和晶状体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台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形成物体的像。11、眼晴可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靠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厚度,优艾设计网_在线设计从而改变这架高级相机镜头的焦距。12、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对光的折射能力太强,使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可利用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来矫正。13、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对光的折射能力太弱,使近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后,可利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来矫正。14、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靠近眼睛的叫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物镜。来自被观察的微小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台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的作用则是把这个像再次放大,起放大镜的作用。15、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分别由凸透镜组成。物镜的作用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相当于把远处的物体拉近到眼前,增大了视角。目镜的作用是用来把这个像放大,起放大镜的作用,相当于再次增大了视角。16、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不仅和大小有关,还和距离有关。视角越大,看得越清楚。 专题·电路知识复习课 ??一、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要求. ??(1)加深理解电路中有关概念和规律; ??(2)进一步掌握电路链接的基本特点. ??2.通过复习总结,使学生学会处理电路问题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二、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是电路链接的基本特点和处理方法. ??难点是电路知识的综合运用.由于电路的结构变化时,常常会引起一些电路参量(如电阻、电流、电压、电功率等)发生变化,这就造成了对电路链接形式的理解和电路知识的运用上的困难,因而也就形成教学上的难点. ??三、教具 ??家用投影片(或小黑板).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引入新课 ??1.提出问题. ??(1)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的关系; ??(2)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的关系; ??(3)电路一章中的物理量、定义式、决定式、测量仪器等内容. ??2.归纳上述内容,列成表格形式,填入相应内容,打出家用投影片. ????适当指出各处要点,讲述本节课要讨论的问题. ??四、主要教学过程设计 ??(一)简单电路计算 ??1.求等效电阻(家用投影片). ??例1 如图1所示电路中,电阻R1=6Ω,R2=3Ω,R3=2Ω,R4=12Ω,求外电路的总电阻. ??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归纳要点.在这类问题中,可从电流的流向出发,在外电路中,由高电势点向低电势点流动,从而确定电势变化和等电势点,画出等效电路图. ????在图1所示电路中,a点与电源正极链接,电势最高;b点与电源负极链接,电势最低;a点和d点等电势,在外电路中,电流由a点流向b点的过程中,要流经c点,由于电流流经电阻时电势要降低,故c点电势低于a点电势,高于b点电势.由上述分析可知,该电路中有a、c、b三个电势高低不同的点.如图2所示,将a、c、b三点重新排列,并把原电路图中的各个电阻画在相应的两点间,从这一改画后的电路中,很容易看出各个电阻之间的链接关系:R1和R2并联后与R1串联组成一条支路,再与R4支路并联. ??根据串、并联电路总电阻的计算方法有 ????解得外电路的总电阻为 R=3Ω. ??2.基本关系的运用(家用投影片). ??例2 图3中电阻R1的功率P1=15W,R2的电流I2=2A,R3=2Ω,电压UAB=9V.求:电阻值R1=? R2=? ????首先组织同学明确三个电阻的链接特点和各物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为使问题明朗化可引导学生在原图标明已知量,成下图. ??如图4所示,将R2、R3划入一台圈内成RCB,整个电路是R1和RCB串联,所以UAC+UCB=UAB,RCB是R2、R3并联,如图5所示. ????UCB=I2R2=I3R3. ??????解得 R2=3Ω. ????小结:从本例可体会到,将已知数据标在图上是非常必要的,对解数据离散程度高的电路尤为有利.这样,就使原来分散在题文中的数据,经过电路沟通,看到了它们间的内在联系,使解题有的放矢. ??例3 有3盏电灯L1、L2、L3,规格分别是“110V 100W”、“110V 40W”、“110V 25W”,要求接到电压是220V的电源上,使每盏灯都能正常发光,可以使用一只适当规格的电阻,应如何链接电路? ??组织学生认真读题,仔细思考.由于本题欲求电路的链接方法,这就需要对每个元件的特征量进行分析,利用已有的基本关系逐步分析推理,使问题的解答思路明确. ??????????这样选择R的规格是“345.7Ω 35W”的电阻. ??归纳简单电路分析和计算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同时指出以上三例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为含有电表和电容等的电路分析作些准备,然后提出如下问题. ??(二)电表问题 ??电路中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不是作为已知量给出,就是作为未知量待求,无论是哪种情况,正确分析电压表所测量的是电路中哪两点间的电压,电流表所测量的是通过哪些元件的电流,是搞清楚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含义的关键. ??例4 (家用投影片)如图7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ε=6V,内阻不计,电阻R1=12Ω,R2=6Ω,R3=4Ω,求电流表 的示数.(电流表内阻的影响不计) ??首先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识别电路,看清楚电流表的作用,即测量哪一部分的电流;各元件的链接特点,从而找出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具体分析思路如下: ??在分析电路结构的基础上,画出电路中电流的通路,从中分析确定电流表示数的含义. ????把上述思路用于本题,在如图8所示电路中,A点电势最高,B点电势最低,D点与A点等电势,C点与B点等电势,电阻R1、R2和R3并联接在A、B两点间.电路中电流由电源正极流向负极的通路如图中所示,其中I1为流过R1的电流,I2为流过R2的电流,I3为流过R3的电流,IA1为流过电流表 的电流,IA2为流过电流表 的电流.从电路中电流的通路可以看出:流过电流表 的电流等于流过电阻R2和R3的电流之和.因而电流表 的示数为 ????通过电流表 的电流等于流过电阻R1和R2的电流之和.故电流表 的示数为 ????归纳本题思路和要点,引出如果在电路中由于开关S的断开与闭合,会使电路的结构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电表的示数也会随之改变. ??例5 如图9所示.当开关S断开时和闭合时,指明各表所测量的意义. ??作为复习课,教师可直接提出电压表和电流表在画等效电路图时的作用.由于与一般电阻相比,电流表内阻小得可略去不计,因此删去电流表,两端应短接;电压表内阻可看作无穷大,因此删去电压表,两端应保持断开,即“ 通 断”原则. ????S断开时,电路如图10、11所示.由于R2中无电流通过,故I2=0,则电压U2=I2R2=0.即UCD=U2=0.所以此时电压表示数即为R1两端电压UAD=UAC=U1. ??????S闭合时,电路如图12、13所示.图13中RCB为R2与R4串联再与R3并联后的等效电阻. ????电压表示数为 UAD=UAC+UCD ??=I1R1+I2R2. ??电流表示数为I3. ????小结本题后,进一步提出如下问题. ??例6 (家用投影片)如图 14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动势ε=6V,内阻不计,电阻R1=R4=2Ω,R2=R3=4Ω,R5=3Ω,求电压表 和 的示数.(电压表内阻的影响不计) ????给学生一定时间,让他们识别电路,看电压表是测哪两端的电压,几个电阻是怎样链接的.从而确定它们间的关系,仿照例5方法等效电路如图15所示. ??讲述:分析电路中电压表示数的思路是:先分析电压表接入电路的那两点的电势高低,进而求出这两点间的电势差,即是电压表的示数. ????把上述思路用于本题,根据图15所示电路的结构可知,外电路的总电阻为 ????电路中的总电流为 ????因R1+R2=R3+R4,故通过两条支路的电流 ????电流流过R2的电势降落为UBD=I2R2=2V,即B点电势比D点电势高2V.电流流过R4的电势降落为UCD=I4R4=1V,即C点电势比D点电势高1V,由上述分析可知,B点电势高于C点电势,B点电势高于C点电势的数值,即B、C两点间的电势差,也即是电压表 的示数.故电压表 的示数为 ??U1=UBC=UBD-UCD=1V. ??同理,C点电势高于E点的数值,即C、E两点间的电势差,则是电压表 的示数.故电压表 的示数为 ??U2=UCE=UCD+UDE=UCD+IR5=1+1×3=4V. ??归纳总结:电压表、电流表的运用情况. ??(三)电容问题 ??电容器是一种储能元件,在直流电路中,当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升高时,电容器被充电;当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降低时,电容器对外放电.电容器充、放电时,电路中形成充电或放电电流. ??电容器对电路起着断路作用.在研究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分配时,可以去掉电容器以简化电路,若要计算电容器所带电量,可再将电容器接入相应位置. ??1.当电容为C的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改变量为△U时,其充电或放电电量△q=C·△U. ??例1 如图16所示,电源电动势ε=10 V,内阻不计,电阻R1=3Ω,R2=2Ω,R3=5Ω,C1=4μF,C2=1μF,开关S原来是闭合的,求当S断开后,通过R2的总电量. ????组织学生分析讨论,然后归纳解答思路. ??当S闭合电路稳定时,仅R1、R2中有恒定电流通过,R3为无流电阻,N点与Q点电势相等.跨接在电路中的电容C1两极板间的电压,等于M点与Q点间的电势差,即从UC1=UMQ=UR2=4V.而与R3串接的电容C2两极板间的电压,等于P、Q两点间的电势差,即UC2=UPQ=10V,两电容器每个极板上带电性质如图16所示. ??当S断开后,电容C1通过电阻R2、R3放电;电容C2通过电阻R1、R2、R3放电.放电电流都是从M点流入电阻R2而从Q点流出,电流方向如图中所示.因此通过R2的电量 ??q=C1UC1+C2UC2=4×10-6×4+1×10-6×10=1.6×10-5(C). ??2.当电容器在充、放电过程中,充或放电电量为△q时,电源的能量也会随之变化,即 ??△E=ε△q.其中ε为电源电动势. ??例2 (家用投影片)如图 17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动势ε=6V,内阻r=1Ω,电阻R1=3Ω,R2=2Ω,电容器的电容C=2μF,开关S是闭合的.求将S断开后电源所释放的电能? ????组织学生讨论一下,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谈分析思路,集中引导学生,再由典型发言,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如下: ??(1)S断开前,加在电容器C两板间的电压为电阻R2两端电压,此时电容器C所带的电量为 ????(2)S断开后,电源向电容器C充电,直至电容器两板间电压增到等于电源电动势,这时电容器C带有的电量为 ??q2=Cε=2×10-6×6=12×10-6(C). ??电容器C充电的过程中电源要释放电能,所释放的电能为△E=ε△q,其中△q即等于电容器C充电后所增加的电量q2-q1,据此电源所释放的电能为 ??△E=ε(q2-q1)=6×(12×10-6-4×10-6)=3.8×10-5(J). ??3.在△t时间内,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改变量为△U,那么充放电的平均电流强度I=C·△U/△t. ??例3 如图18所示,将一电动势为ε=6 V,内阻r=0.5Ω的电源与一粗细均匀的电阻丝相连.电阻丝的长度为L=0.30m,阻值为R=4Ω,电容器的电容为C=3μF.闭合开关S,使其达到稳定状态后,将滑动触头P向右以速度v=0.6m/s匀速滑动的过程中,电流计的读数为多少?流过电流计的电流方向如何, ????组织学生认真审题,判断出电路的链接方式.明确电容器两端电压与电阻丝上滑动端P的对应关系,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在△t时间内,长度变化△L,电压变化△U,相应电量变化△q.具体分析思路如下: ??电容器通过电流计与电阻丝PB部分并接.当P向右匀速滑动时,PB间电压随时间均匀减小,因此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也随时间均匀减小,电容器放电,形成恒定的放电电流.流过电流计的放电电流方向为从右向左. ??在△t时间内,触头P移动的距离为△L,则△L=v·△t,由于电阻丝单位长度上电压值为UAB/L=R/L(R+r),因此在△t时间内PB间电压改变 ????而 I=Δq/Δt=C·ΔU/Δt, ????最后做课堂小结.


0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