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晨报讯:11月9日,网上流传一名成年男子暴力掌掴5岁儿童的场景。
视频显示,该男子大声质问孩子们,“你们还打人吗?”然后,他迅速向那个小孩挥了挥手。孩子坐的小板凳向后倾斜,那人摔倒在地。
原来,该男子的儿子在学校被眼前的孩子捅伤了。他生气了,然而,当他来到对方家时,发生了上述一幕。
男子的暴力行为遭到了众多网友的谴责。以一个成年男人的体格这样对待一个年幼的孩子是不合适的。
11月9日,南京市公安局玄武分局通报称,男子陆某某系某医院社会人员,因涉嫌故意伤害已被刑事拘留。
就事件本身的性质而言,不多说了,一切交给法律就好。只有一个细节。在警方通知他之前,关于陆的身份信优艾设计网_Photoshop百科息已经在网上传开了,上了热搜。
这是当前互联网非常典型的现象。似乎只要成为新闻当事人,就不配拥有隐私。甚至有“坐在一起”的倾向。如果你在某一方面犯了错,就会牵连到你生活的其他方面。
最常见的是跟踪单元。在爆料视频下,有网友留言:
“哪个医院哪个科室,写出来,我们帮你投诉。”
“必须公布哪家医院的医生。”
“如果这个人能继续当医生,这里的每个人都有责任。”
男人的姓名、职务、单位等私人信息。得到了广泛传播,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力量。其最终目的是试图摧毁一个人的名誉和前途,让他“死在社会上”。
在网络上,冲动之下的一个巴掌,就能毁掉几十年积累的名声。如果声音足够大,甚至可以毁掉一个人用十几年换来的工作。
网民的初衷是以暴制暴,但会不会无意中让暴力以另一种更隐蔽的方式传播?
网络暴力没有看得见的伤口,但也会伤人,而且可能带来超出当事人责任的后果。
互联网不够宽容,这一点早就被证明了。此前,在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称“错过女儿成人礼”的社区书记遭受了大量人身攻击。和她同名的河南某医疗器械公司法人也莫名其妙地“躺枪”。“从凌晨3点开始,就不断有人打电话,然后发信息骚扰。”“有的人打通电话后直接骂人。”
也许,当事人只是在一个不合适的场合说了一些不合适的话,但言语暴力不是她应该承受的。
鲁的行为将使他付出法律的代价。让暴力止于此,或许是最合适的结局。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