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西饼联合创始人王赟再次创业进入新的赛道,他在考虑如何用私域改造新的业态。
一直以来,幸福西饼是最早进行私域布局的传统企业之一,踩上了爆发初期的大红利——真的非常大,私域贡献流水占这个品牌流水的60%还强。王赟在职时,这个公司市场规模就已达20亿人民币,私域贡献可以很简单推算出来。几乎业界所看到的私域运营核心玩法,这个品牌都曾触碰过。
王赟是当时幸福西饼私域操盘人,当再启创业后,他一方面想着那些曾经被验证的玩法,如何运用到新事业上来。另一方面,他也在反思:私域乃至生意这件事的本质是什么?
恰好这段时间,见实约着王赟长聊。从王赟再次创业(他现在仍然是幸福西饼联合创始人)的思考,到再次私域化改造的实践,层层展开。开场就如:
“现在,你怎么看幸福西饼过去的5年?”
“当时确实抓到了私域爆发的红利,为这个传统品牌找到了第二增长曲线,从9000万做到20亿,20多倍的增长,其中私域占比60%。实现从线下到线上,再到新零售的转型。
但,在我2020年前后走访了很多传统企业(如农夫山泉、达利集团等)后,深刻感受到和企业几十年的发展相比,我们自己作为个体太渺小了。”
简单说,是先有生意,再有私域。先有自我实现,再有优质服务的供给。
王赟正在结合三个维度展开新的事业:
一、视角的更新。从利他思维出发,从用户角度找痛点,更讲究价值本身。
二、采用S2B2C的模式。S是公司的供应链体系,B是心理学导师体系, C 是普通用户。
三、抓住市场新红利。对了,他看到的新赛道正是心理学方面。尤其后疫情时代,大众对心理学产品的需求大幅提升,市场有大量增长空间,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显示,中国心理学导师工作者的人才缺口在几十万,为此他创办了“智慧行”公司。
而这些,都不是单纯私域所能解决。私域是支撑这些思考、价值实现的一部分。这次访谈长达1个半小时,记录非常详细,给我们的启发也非常大。
就在和王赟长聊之时,见实也计划于12月7日-8日的2022年度私域大会上,对新创业及全域等话题展开深度讨论。欢迎在文末扫码或点击「阅读原文」,锁定大会现场门票,一起畅聊更多。现在,则让我们先行回到对话中,一起听听王赟的新创业思考、私域的再反思。如下,enjoy:
01
作为个体我很渺小
见实:你最开始说的“渺小”怎么理解?
王赟:我们太热衷于关注自己本身,缺少向外看的能力。
在幸福西饼高速发展阶段,始终有个强烈的潜意识引导着我,某种程度上更像是之前的经验到了该总结的时候。
见实:回看当初操盘幸福西饼私域都做对了什么?
王赟:是找到了在当时的天时、地利、人和,找对了才能做对:天时,面对传统企业转型,当时机会点在微信上,我们抓住了微信生态深耕的最佳时机;地利,用了很多市场上比较成熟的工具/系统,资源条件和系统都找到了解决方案;人和,快速组建了有操盘私域能力的团队,所以能承接的事情在当时很明确。我也属于人和中的一部分,哈哈。
见实:后来选择再创业,取舍之间在思考什么?
王赟:离开的时候,幸福西饼门店在300多个城市已经有了门店。但让我矛盾的是,作为个体去考量,很难再去带动企业往后走了。心力和意愿都在那个阶段冒出来,我开始问自己是不是到了去探索更多人生意义的时候了。
见实:还在关注私域吗?
王赟:今年6月,我去杭州参加了一个关于禅修的课程,接触了一些国内心理学领域的大咖,了解到心理学这个行业。目前,虽然我还是幸福西饼的股东,但已经全面进入到全新领域创业。
关于私域乃至生意这件事,应该从更大视角来看:一是品牌/企业在全域的增长;二是如何借私域实现多端渠道、全面数字化;三是如何基于底层社交关系,在当下做大的增长,无论是存量还是增量。
其实,我特别反对用“私域”去解释所有商业的问题,在我看来私域只是商业的一部分。如果只是单讲私域不讲商业价值,是很别扭的一件事情。
02
选定行业 再次创业
见实:心理学是你挑选的未来?
王赟:是的,后疫情时代对这个行业有很大的激活和促进,可能它马上又占到天时的机会上了,大家需要更多心理学产品去疏导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显示,中国心理学导师工作者的人才缺口在几十万,现在国内从业于心理学职业的工作者可能还不到10万。
后疫情时代,大家失业、工作压力、情感问题、孩子教育问题等都在不断地加剧,这些都能真实感受到和能看到。心理学导师行业还是一片蓝海,现在处在稀缺时段。非常稀缺。
见实:这个行业的“地利”是什么?
王赟:足够的技术支持、经验支持,相当于把之前运营的经验进行复用。所有行业的转型必须是做加法,我叫做“专业+行业”,我们也在持续邀请专业的团队、专业的人,比如私域的运营、裂变、直播、短视频等多场景的内容输出。
所有传统行业的转型,一定是专业+行业,同时也是认知的转型。
见实:进入到这个领域你最先做了什么事?
王赟:我现在做的事主要是赋能心理学导师,再由导师去传播心理学知识,以此影响更多人。在商业模式上,会将S2B2C的模式融合到这个比较传统的行业。
为什么要去赋能心理学导师?
第一,心理学知识需要专业的人传播,需要的是真正能实操、能做个案的导师,培训和赋能导师群体就是智慧行要做的事情。
第二,接下来会是一个“超级个体”时代,做心理学导师让我也有机会加入到这个时代中来,同时也希望成就更多想做心理学导师、想成为超级个体的人。
第三,#DAO(分布式自治组织)在崛起,未来的组织形态充分开放、自主交互,心理学导师形态非常符合一种全新的人类组织协同方式,对于个体在时间上非常自由,形态上也有充分开发的空间。
见实:行业跨度会不会太大?
王赟:看似大,实则不然。我希望将自己熟悉的零售快消商业模式复用到新的行业,改造不敢说,至少希望自己可以成为带动心理学导师行业的那个“人和”之一,让这个行业的专业人才可以有平台更好的服务更多的人或家庭。
当然,这个行业也有挺大挑战,我们也必须正视。
第一,这是一个要求实践性比较强的行业,所以我们在尝试用做产品做增长的经验,形成一套规范让这个行业良性循环起来,让导师形成“学习-实践-从业-学习”的完整闭环。
第二,每一位导师都需要积累,做的个案越多、资历越老越吃香。但现在有太多行业是越老越不吃香,无论管理还是经营最后拼的都是体力,希望这个行业让更多人看到新的希望。
到我这个年纪,发现很多朋友不是收入的问题,而是有心理健康的问题,比如亲子问题,夫妻关系、婆媳关系等等,如果大家多懂一点心理学疗法这些都可以得到改善。
传统行业大家还处在卖货的逻辑,只知道提炼卖点,但很少有企业以用户的视角提炼痛点。我希望从用户角度出发,像诊断病因一样去解决用户的痛点,拆分出很多模块用产品的方式去解决。
见实:很好奇这个产品方式是样的?
王赟:核心是解决方案。大家都知道心理学行业门槛非常高,学心理学如果不读博士很难有实战经验和理论积累。
但我们发现一个非常好的产品“NLP”,它是一个很实用的学问,能够快速让一个没有心理学基础的人快速掌握复杂的心理学,同时它也是一个工具。“NLP” 是一门神经语言程序学(即:身心语法程式学),主要对人的主观经验进行研究。所以通过NLP作为底层工具,可以出很多种解决方案。那我们做的事情就是把它进行产品化。
用线下的课程培养心理学导师,同时在线上用私域赋能导师。本质是用NLP 构建了一套产品化的解决方案,帮助个体快速成为心理学导师,并且真正能从业。
见实:NLP 作为底层逻辑,在哪些行业还能看到?
王赟:在很多场景中都可以应用到,我们举几个营销场景的例子,比如Burberry专柜的创意型、新潮型产品一般都会摆在柜台最上面,经典款、花格经典衬衣、风衣会摆在顾客手能触摸到的位置,其实这也是根据 NLP的原理去做的设计;宜家出口处的冰激凌产品档位设计也符合NLP的逻辑,目的是让消费者在购物结束后通过“再次优惠”达到最佳的满意状态。
其实,NLP本身是对人潜意识的研究。不管是营销还是人际关系,都可以通过NLP的原理进行调整。也就是说,它是可以改变人的次感元(构成感知和表象的最小单位),改变人脑中已经储存过的信息和认知。
比如,当我们抛一枚硬币:它可以是一面代表好运,另一面代表霉运;也可以是一面代表好运,另一面代表更好运;重点是如何提前预设。其实,我们的次感元是可以改变的,改变了次感元就有可能改变后续行动。
当然,我们在做的事情不是心理学本身,只是用心理学工具解决现有目标用户的需求和痛点。此外,在当下大的失业潮背景下,我们希望35岁以后的人也能自由赚钱,积累经验越老越吃香,变成超级个体,有自己小圈子的影响力。
03
新领域创业 绕不过私域
见实:在这个行业用私域解决了哪些核心问题?
王赟:心理学导师是我们的私域,用产品化工具成就心理学导师。从私域角度看,首先是对导师有培训;其次,逐步形成线上工具化场景承载心理学导师,比如通过社群统一提供运营模式,让导师自己运营自己的社群,同时还提供内容供应链。现在作为公司的CEO ,我也在跟学员们一起上课,应用产品。
见实:经营私域的场,直接点说要有足够专业、有价值的内容,才能跟用户形成良性关系的经营。
王赟:本质一定是提供持续的价值,而不是提供持续的优惠,优惠只是其中一部分价值,优惠在用户购买时需要,或者在刺激他消费时需要。
回到经营私域的场,我认为大多企业是在用错误的运营方式,大量消耗用户的精力。我现在做的事路径很清晰,目前私域场景只是做这件事过程中的策略之一。
见实:那么无论新创业团队还是传统企业,做私域都应该遵循的用户经营理念是什么?
王赟:没有一套策略是企业可以完全不费力就能用好的。虽然,我非常不喜欢把所有事情联系到私域,但大部分企业一定会做私域,因为不做私域,流量成本会越来越高。
怎么去做的问题,需要从价值观出发,而不是从业务出发。
价值观可以指导业务方向怎么走,做企业会面临很多选择性的问题,所以从趋势来说,底层要思考价值观是什么,它不是虚的,是很实实在在和经营相关内容。
比如,做决策的时候,我们会问自己这个决策对导师好还是不好?如果对我们自己好对导师不好,从长远怎么看?如果对导师好我们暂时吃点亏,从长远怎么去看?世界会不会因为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
碰到决策的时候能这么去想去做,一般就解决了日常决策中99%的问题。
让世界因为我们的存在而更加美好——这就是我们的价值观。更直接地事情是成就导师。
见实:感觉你在用互联网增长逻辑去做这件事。
王赟:是的。我希望可以通过今天的交流带给更多人信心,35岁以后不要紧,至少还有一条路——做心理学导师,未来也可以很好地生活。同时,让大家看到把原来的经验带到另外一个新的行业,也能去做一些事情出来。
见实:从一家企业的生命周期来看,应该怎样去看营销、产品、企业价值观?
王赟:这个问题太大了。至少要把自己看得渺小,把用户放大。我也经历过那个时期,认为很多事情是自己创造出来的,实际上是天时地利人和才能造就成功。
我们看大企业的成长,大家更多在坚守做行业这件事。这个感觉在我走访达利集团,参观完一楼展厅之后更强烈,像豆本豆植物奶,乐虎功能饮料、可比克薯片等,多数细分品牌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25年的老企业什么都经历了,能穿越周期的成长才是真成长。
没有一招鲜的方法论,更难找到一招制胜的事情。
市场是很公平的,要符合能量守恒定律,比如你若在模式研究上下功夫,肯定会得到很好的模式,但模式并不能完全代表企业会做得好。
创业是在创自己的业力,并非创企业才是创自己的业力。某种程度上,在公司上班可以是老板在给你打工。
见实:最后,从优艾设计网_PS交流创业视角给正要入局的创业者一些建议吧?
王赟:私域和公域只是方式。我认为所有事业的出发点一定是利他,出发点要正确,如果只是利己的后续会遇到很多麻烦。基于利他主义在商业呈现上,就是利用好私域和公域的方式解决用户痛点,为用户提供价值和解决方案,产品就是解决方案。
我发现有些创业者只是看媒体内容来创业,别人怎么写就怎么做,特别渴望看成功的案例,其实方向搞反了,创业者一定要多看失败的案例,警惕别人已经有过的坑。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