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艾设计网

二战东线有多恐怖??

优艾设计网 https://www.uibq.com 2023-04-09 19:35 出处:网络 作者:PS基础教程
二战优艾设计网_设计圈东线有多恐怖?环球新闻事件 2022-05-07 14:27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看看枪王卡拉什尼科夫的遭遇就知道了。卡拉什尼科夫当时是一台T34的坦克车长,坐车在坦克战中被一炮击中。他被战友拖出
二战优艾设计网_设计圈东线有多恐怖?
环球新闻事件 2022-05-07 14:27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看看枪王卡拉什尼科夫的遭遇就知道了。卡拉什尼科夫当时是一台T34的坦克车长,坐车在坦克战中被一炮击中。他被战友拖出坦克,人已经昏死过去,直到1天后才苏醒。他的左肩膀和整个左臂被炮弹碎片炸中,胸部也被整伤,头部严重脑震荡,受伤非常严重。后来卡拉什尼科夫的左臂留下终身残疾,几乎不能有效转动,只能勉强画画图纸。他被抬到一台掩体里,当时苏军正在溃败,2天后军医才赶来。好在卡拉什尼科夫的伤情不致命,所以能够挺得住,但一些重伤员早就因没有救治而死亡。医生认为卡拉什尼科夫伤势太重,必须去医院治疗。但当时部队已经被德军包围,苏军作战部队自顾不暇,不能掩护伤员。无奈之下,他们安排了一辆卡车和司机,由这个医生带着一台护士押送,将包括卡拉什尼科夫在内12个伤员送到医院。这需要突破德军封锁线,苏军期望于他们是伤员和医护人员,能够被德军放过去。然而,汽车刚刚走了一天,就出事了。当时他们进入了一台没有人烟的小村子,医生下令停止前进,司机、卡拉什尼科夫和一台肩部烧伤的中尉3个人去附近侦查一下。他们3个人,是唯一能够自个行走的。3个人只有1支手枪和1发子弹!结果他们刚刚离开没多久,突然听到村里有冲锋枪扫射的声音,德国人来了。他们无法和德军作战,只能躲在路边等待德国人离开。等到卡拉什尼科夫他们回到村子的时候,医生和护士已经被德军俘虏抓走,1优艾设计网_Photoshop百科0个不能行走的伤员都被冲锋枪扫射击毙。有几个伤员虽还没死,但也只是死前的挣扎而已。卡拉什尼科夫多年后回忆: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幕!随后,他们3个人只得步行撤退。然而,除了司机以外,卡拉什尼科夫和那个中尉都是重伤员。他们行动缓慢,卡拉什尼科夫经常因为肩部巨疼失去意识晕倒在地,那个烧伤的中尉也好不了多少。好在司机是个棒小伙子,一台人拖着两个伤员,就这样走了1天1夜。但到了第二天,司机也累的半死,3个人没有药物,没有食物,眼见都要是在旷野中。万幸的是,他们突然遇到一台年老的农夫。这个农夫告诉他们,距离这里14公里就是他居住的村子,那里有医生,但是德军团部就在附近,不时回来检查。老农和司机一台拽着一台伤员,就这样把他们拖到了村口。这个医生冒着巨大的危险,收留了他们,帮助他们治疗了伤口,还让他们养了几天伤。因为卡拉什尼科夫他们受伤太严重,在这样消耗体力就会死。要知道,如果德国人发现医生这么做,后者就会被绞死。当卡拉什尼科夫和中尉不需要人搀扶就可以行走时,他们立即离开,不想让医生惹上麻烦,况且留在这里也太危险。他们带着医生提供的食物,走了1个星期。期间因为喝了沼泽地的脏水,他们眼中腹泻,肚疼难忍。但这样不能停下,只能坚持前进。最终3个人遇到了苏军,却被当做叛徒或者间谍被捕。因为他们刚刚从德国人那里过来!不过,很快他们就被认为是清白的,司机回到军队继续开车,卡拉什尼科夫和中尉被送到野战医院。在野战医院中,军医听说他徒步走了7天,惊呆了:我从没看到受伤这么严重,还能自个走这么远的!然而,卡拉什尼科夫并没有逃脱恐惧。在医院时,他无数次在噩梦中进行,似乎回到了伤员中间,自个身上也全是弹孔还流着血。几乎每天,卡拉什尼科夫都在噩梦中惊醒,无法继续入睡。看看,东线可怕不可怕!


书生醉雪 2022-05-07 14:28

苏德战争是人类历史上伤亡最大的战争。没有之一。战争从1941年6月打到1945年5月。历时46个月,1418天。战争期间,德军有380万士兵,以及220万平民死亡。苏联对德作战,有915万士兵,以及1740万平民死亡。注意,这是死亡数字。不是伤亡。换言之,在1418天的战争中,平均每天就有大约2.3万苏联人和德国人在战场上被击毙或尸骨无存。另外,当时还有罗马尼亚、匈牙利等轴心国的仆从国也派兵参战,具体伤亡未知。算上这些国家的伤亡,苏德战场的死亡人数还要更多。我们都知道南京大屠杀很惨烈,在持续六周的大屠杀期间,平均每天有七千多同胞被日寇残忍杀害。但和苏德战争比起来,南京大屠杀的惨烈程度竟然还算是较轻的。由于死伤人数太多,苏联当时一度出现人力资源断档的问题。这是苏联1946年的人口年龄金字塔图蓝色是男性,红色是女性,竖轴是年龄分布。阴影部分是男性和女性的对比。通过对比可以发现,苏联男性,特别是生于1920年代的男性(二战适龄兵源),折损比例高得惊人。以至于到优艾设计网_Photoshop交流了战后,只要是四肢健全,不缺胳膊少腿,不是智障的男孩,一群金发美女排队上门求娶。当时的德国也是如此。这是德国战后统计的人口年龄金字塔图20~35岁区间的男性,很多都死在了战场。导致男少女多,战后大量女性嫁不出去。众所周知。英国BBC对俄国人向来是不如何待见的。但在1942年,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BBC却也写过这样的标语:
德军用二十八天占领了波兰,但在斯大林格勒,仅攻占了几栋房屋;德军用三十八天占领了法国,但在斯大林格勒,只占领了几条街道。
把昔日盟友法国贬的一无是处,对苏联这个新盟友,英国人则是全方位赞扬。三十年后的1970年代,由于当时已经进入冷战最紧张和最激烈的对抗阶段,所以BBC对苏联的看法和评价,整体上偏负面。但BBC在1973年推出的《二战全史》的纪录片中。对于苏联抗德,尤其是斯大林格勒和列宁格勒战役,仍然是非常客观的。对苏军极尽赞美之词。对战场的残酷性,也做了非常细致的表现。并没有因为冷战,就故意诋毁苏联。比如片子里曾提到一本德国军官的日记。开始这个德国军官很乐观,相信自个很快就能走在斯大林格勒的大街上。但逐渐的,他的精神开始趋于迷茫。因为他所在部队在接下来的半个月里,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代价。如果说,西线的推进是以公里为单位。那东线的推进,就是以米为单位。半个月的战斗结束后,军官悲观的在日记里写道:敌我双方为争夺每一座房屋、车间、水塔、铁路路基,甚至为争夺一堵墙、一台地下室和每一堆瓦砾都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其激烈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对于苏德战场的残酷,其实早年美国影片也有描述,与BBC大差不差。虽然有立场偏见,但对于东线的残酷,美国人或是承认的。比如1993年上映的《辛德勒的名单》,里面就有这么一段。辛德勒的一名员工被特务逮捕,即将送到集中营。辛德勒找押运的军官商量,看能不能把人捞出来。军官起先不卖面子,故意打马虎眼。结果当辛德勒威胁道:再哔哔,月底你就会被发配到俄南(斯大林格勒)后。军官吓尿,立即帮辛德勒把人捞了出来。据德军276步兵团士兵回忆:
一列火车将4000名官兵送上前线,4000名战士,只有15~20人能活下来。这个师全军覆没只需要15分钟。
想死吗?想死就去东线。全军覆没的那种。所以类似“我保证你会被送到东线去!”之类的话。在当时的德国,乃至整个西欧,绝对是带有诅咒性质的第一狠话。但不知道为啥,近二十年舆论风向大变。美国居然变成了抗德的中流砥柱。就连《兄弟连》这种电视机剧,竟然都成了美国是抗德中流砥柱的证据。可问题是:类似《兄弟连》的故事,只有在二战欧洲西线战场才存在。因为在高强度的东线战场,不要说区区一台连队了,就算是整个101空降师,也熬不过一周时间。在斯大林格勒,像E连这样的连队,三个小时就没了。没一台能活的,基本全得完蛋。E连要在东线战场,根本拍不成电视机剧,只能拍影片。上半集训练,下半集被炮火覆盖,全连团灭。剧终。就这么简单。你要问东线和西线有什么区别。这就是区别。


墨洒年华 2022-05-07 14:32

优艾设计网_PS论坛 二战苏联东部战线是近代史上最血腥的战线,双方伤亡超过两百万人,士兵平均只能存活九分钟,作战单位以集团军计算,一台师只可以用来“探路”战争到最后甚至达到了双方都认为没有必要安葬,导致了目前有很多的遗体都是以最后一刻的方式保存到了目前。二战苏联东部战场是欧洲西线、东线、北非、意大利、太平洋,亚洲战场中最恐怖的战场,一台师在这个战场中都是“探路”的角色,经常双方都是几十万人的死伤数字。东线战场前期都是德军占据优势,苏联被成建制的俘虏,成建制的消灭,成建制的包围,德军一路向西高歌猛进,但到了斯大林格勒之后,德军就遇到了最难啃的骨头,被崩掉了牙齿。以斯大林格勒战役作为节点,之前是德国占据优势,后期天平又慢慢向苏联倾斜,四年的苏德战争,双方在东部地区都投入了上百万的兵力,大炮以万作为单位,坦克以千作为单位。在东线的战场上,每一台可以叫得上名字的战役都是集团军级别参战,一台集团军六七个师参战,在后撤的时候往往只剩下了一两个师的兵力。在这样的消耗中,双方的仇恨越来越深,对于敌人下手也都越来越狠,战斗也越来越激烈,最终变成了死循环。战争到了这种地步,已经没有了其他的可能,只能不死不休,等待谁的血先流干,谁先支持不住,在这个地狱中最常见的就是尸体,双方都在对方的阵地上疯狂的倾泻着炮弹与火力!在这个战线上最恐怖的则是双方都拒绝对方死硬分子的投降,苏军不接受德国党卫部队的投降,而德军则不接受苏联任何政工人员的投降。而即使接受了投降,但双方大量的战俘都没有机会活着出战俘营,这样导致了苏德双方最后都拒绝投降,战斗到最后一刻。到了二战后期,柏林被苏联围攻的时候,德军残兵疯狂的向西突围,只为了可以在盟军手里一台投降的机会,只为了不被苏军俘虏。并且在最后,英国丘吉尔还疯狂的鼓动盟军在苏联进攻德国的这个机会全力闪击苏联,丘吉尔已经看出了苏联即使目前是一只地狱之师,但战争打的是预备队,在那个时候的苏联背后“一片静悄悄”,从事后的角度来说是极好的奇袭机会,有极大机会一劳永逸解决社会主义思潮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但最终盟军或是否定了这个议案。


135****6175 2022-05-07 14:32

二战欧洲战场的东线简直是人间地狱,由于苏德双方的宗教信仰以及民族意识的不同,再加上历史上不断堆积的仇恨,双方的愤怒值如同雪球一般越滚越大。苏军吊死两名德军俘虏,德军就会反过来烧死三名苏军战俘加以回敬。随着双方战时的不断发酵,这种仇恨最终发展成民族之间的仇视。以二战东线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举例来说,就可以知道二战时的东线到底有多惨烈。为啥要多带带把斯大林格勒拿出来举例,因为它是东线中最具代表性的战役之一。这是一场如同绞肉机般的战役,不管你投入多少的兵力它总能吃光他,如同一台无底洞一般的存在。在这场持续了近200天的战争中,双方一共投入了200多万的兵力。平均下来每三天就要吃掉一台师的兵力,在这样高强度的作战中,士兵想要得到休息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每小时都有四百人死亡,士兵们的平均幸存时长一般为24小时,一旦闭上眼睛休息,恐怕就会和地上的尸体一样就此裹上白绵绵的雪花长眠于此。至于前线的指挥官,能撑过七天的,就算是走运了。德军本来计划在寒冬到来之前拿下斯大林格勒,奈何苏军的意志实在是太过坚强。硬生生地将德军拖入了消耗战之中,用他们的血肉优艾设计网_PS交流之躯在雪地上画出一台又一台的诡异符号。因为天气的原因,德军的装甲部队基本都属于趴窝状态,只能依靠士兵来换取战术上的胜利。在战争中残存的士兵根本毫无生机,他们目睹了一台个战友的不断死去,也厌恶了战争的残酷。他们躲在掩体的后面,用发呆来打发这无聊的时光,他们大部分都是面黄肌瘦的状态,浑身散发着一股恶臭。虽然士兵们的伙食总是面临供应不上来的窘境,可是死去的尸体却便宜了大大小小的老鼠,他们穿梭在每一具死尸身边。士兵们除了面对饥饿之外,还要面对严寒的天气,不少士兵因为缺少保暖的衣物都在寒冬中失去了作战能力,因为后方压根没想到斯大林格勒这么难啃所以准备的过冬物品并不多,等到双方进入胶着状态的时候,德军的后勤却因为种种原因抵达不了前线。这也就直接导致不少士兵患上冻疮,甚至雪地欢死症,战斗力受到一定程度的波及。斯大林格勒战役最惨烈的莫过于巷战,因为德军的装甲部队受阻,巷战成了苏军阻抗德军最佳的战场。在断壁残垣的狭小战场中,德军和苏军通常只有一墙之隔,双方甚至可以听见彼此的呼吸声。军队中流传出一句玩笑话:我已经占领了厨房,可是客厅还在敌军手上。正是受制于地形的限制,巷战的每一寸土地都成了兵家必争之地。面对德军凶猛的攻势,苏军虽然缺乏优秀的武器,却并没有选择退缩,而是凭借着顽强的战斗意志坚守阵地,使德军每前进一步都得付出巨大的牺牲。他们如同草根一样扎根在每一台巷子的墙上,任凭德军再凶猛的攻势也别想把他们一口气连根拔起。德军的闪电战就这样在巷战中宣告破产。在苏德打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斯大林格勒的工厂也没有休息,他们夜以继日的生产,很多工人都是背着枪生产,害怕下一台瞬间德国人就破门而入。坦克往往一下流水线就被开出去,连喷漆和瞄准镜都顾不上安装。除却军工厂是双方的必争之处外,火车站也同样如此,他们在此争抢了13回,每一次都是一方狼狈地丢下一堆尸体匆忙退场告终。而漫长的争抢之后的就是持久的防守和争夺,这样的事情还发生在马马耶夫高地上,作为全城的最高点,军事意义想必不用多说。即使这场战争已经过去多年,这座被火炮削矮了半个山头的高地或是寸草不生,似乎在悄悄诉说着当年的战争的残酷。到了战争后期,双方的士兵都进入了疲软期。他们在依靠肌肉记忆和本能在战斗,他们时刻都在保持着高度紧张,他们不敢熟睡,不敢抽烟,不敢发出一丁点响声。他们害怕敌人会在夜晚给他们偷偷快递过来一台炸药包,会害怕在黑夜中被远方的狙击手点名。夜间是双方悄无声息较量的最佳场所,在这场噬血之夜中唯有保持清醒才是最好的选择。战争自然会带来大量的伤残人员,而苏军驻守斯大林格勒的第六十四集团军却只有一台卫生连,她们由一百个医生、护士组成。她们很多都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都是被临时安排过来进行救助。她们也是第一次面对战争的残酷,面对各种各样的伤员,她们有的甚至连纱布如何缠都不知道。随着伤员的不断增多,医院的药品也随之告罄。有的病人得不到救助就只能死在病床上。那么德军呢?他们在这场战争之中并没有比苏军好到哪里?因为受伤人数居多,没有足够的军医去一台个医治,有的受伤严重的就只能躺在地上哀嚎,叫唤着队友给他一枪,而这样的情景在战场的每个地方都在不断发生。那么在这场战役中的普通群众的命运又是如何呢?他们被战争蹂躏的不成样子,原本住在斯大林格勒地区的80万居民在战争之后只剩下7500名。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军为了抵御德军,他们会强行拉平民入伍,有的时候面对紧急情况他们还会拉入妇女,而这些被强行拉入的平民还不能临阵脱逃,否则就会面临临时军事法庭的裁决。平民们不仅要躲避苏军的强征入伍,还要躲避德军的侦察。为此他们选择了阴暗的地下道来作为自个的栖息场所,殊不知这些地方又都是德军的休息场所和厨房所在地,这样平民又被德军所利用,他们被生活所迫,往往一块面包和一瓶水就会被德军所收买,他们充当着德军战场上的走狗,帮助搬运尸体、搜索物资。而战上的苏军看见本国平民为德军卖力也会毫不犹豫地扣动手中的板机,心里暗骂一声,该死的走狗!战争中,又有谁是真正无辜的呢?


qkoufu2416 2022-05-07 14:35

重镇哈尔科夫的第四次易手,是德军在东线崩溃的开始,标志着在主要作战方向上,苏联红军正式转入大规模反攻作战。1943年8月22日,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曼施坦因下令放弃哈尔科夫,同时致电在东普鲁士的小胡子最高统帅,要么能给他增加六个装甲师,要么允许全线后撤:“在这种情况下,我要求自主行事权”。(马肯森将军)在狼穴那边的希特勒看来,电文最后五个字最为刺眼,任何一名将军要求自主行事权几乎跟叛变没什么区别的,是他最敏感最忌讳的名词,所以他亲自打电话给曼施坦因:“不要采取任何行动,我亲自过来”。希特勒始终反对弃守哈尔科夫,更多是出自政治上的考量,他曾经在电文中恳请曼施坦因:“这座城市的失陷将造成严重的政治影响,我的陆军元帅先生,土耳其人的立场取决于这座城市的状况,还有保加利亚人的态度,如果放弃哈尔科夫,我们就会在安卡拉(土首都)和索非亚(保首都)大失脸面”,然而曼施坦因则完全从军事角度考虑问题:我宁愿失去一座城市,而不是一台集团军。两人在文尼察相见,为了说服希特勒,曼施坦因特别邀请了几位前线的军长和师长参加会议,其目的是让小胡子真正了解东线的恐怖和德军的窘境。陆军元帅首先列举数字说明困难:南方集团军群在前面两个月的战斗中,共损失兵员133000人,但是只得到了33000人的补充,缺口是整整10万人。曼施坦因继续汇报说,在两个主力集团军中,霍利特的第6集团军在前一阶段损失23830人,仅得到补充兵员3312名,部队缺额至少20000人。而第马肯森的第1装甲集团军损失27291人,仅得到补充兵6174名,部队缺额超过21000人。其中重建的第6集团军(斯大林格勒战役曾遭全歼)遭受到更加恐怖的损失,步兵上将霍立特亲自向希特勒汇报:我的第29军还剩下8706名官兵,面对着69000名俄国人;第17军还有9174人,当面的俄国人有49500人;第4军还有13143人,面对着18000名敌人,算是情况最好的。霍利特直言不讳:“整个集团军的兵力只有31133人(差不多是一台满编军的兵力),却要抵挡165000名俄国人,第1装甲集团军和第8集团军优艾设计网_PS论坛的情况差不多同样如此,我的元首,在敌人强大的压力下,凭借现有兵力是无法守住顿涅茨地区,就在昨天,俄国将军托尔布欣投入了165辆坦克发动进攻,而我手里只有7辆坦克和38辆突击炮”。希特勒并不全然像宣传那样是个疯子,前线将领的情况汇报也是能听明白的,他只能喃喃自语:“我去哪找援兵”?曼施坦因趁热打铁,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你要么给我援兵,要么批准我撤军,最终希特勒答应从中央集团军群调来几个师增援,条件是不许进一步后撤。然而文尼察会议刚刚结束,苏军就在中央集团军群的方向上发起猛烈进攻,克鲁格元帅的第2和第4集团军遭受沉重打击,战线被苏军突破若干地域,他亲自飞回狼穴说明,中央集团军群非但抽不出来哪怕一台师的部队,还应该增加预备队以维持阵线。结果就是,曼施坦因空欢喜一场,不得不单方面命令撤退。(戈林)与此同时,苏联红军却在新解放的地区大肆征召男人入伍,斯大林的口号是:“消灭南方集团军群,这是胜利的关键”,于是所有能够拿枪的人都被动员起来,只需要训练他们如何装子弹如何射击就可以了,短短三周内,西南方面军就征召了80000人入伍。比如第13集团军在解放区域内要求所有16到60岁的男人必须参军,短时间就扩军30000人,部队兵员的充足性远超德军。为了防止这种危险性的增加,德国人终于开始实施更加恐怖的“焦土政策”,1943年9月7日,帝国元帅戈林签发命令:各集团军司令在撤退时必须带走一切食物和原材料,带走所有工业和制造设备,包括牛羊猪马在内的全部东西,更重要的是,要驱赶所有平民迁移到第聂伯河以西的德军控制区域内。显然,潜台词就是,拒不随军迁走的百姓会立即遭到枪杀。所以情形就是,曼施坦因的部队撤经之处,所有的村庄都将空空如也,而为了延缓苏军推进,整个第聂伯河以东15到20公里的区域内将必须成为“不毛之地”,炸毁或者烧毁每一间房屋,摧毁一切带不走的东西,从而使苏军找不到地方休息、没有吃的和喝的,没有遮风避雨的房屋,这就是法西斯德军在东线最恐怖政策的由来。(德军在东线实施焦土政策)


书生醉雪 2022-05-07 14:36

恐怖到数字苍白。我们往往用数字来量化对战争的恐怖认识。而量化输出,是要看情境的。20182月纽约的凶杀案是14起。这到底是多了是少了,纽约是更安全了或是更不安全了?14起,这个数字毫无意义,你需要跟纵向跟历史对比、横向跟其他城市对比。所以,输出要看情境。但是,就苏德战争来说,我们却找不到可以对比的情境。因为除此之外、别无分号。纵向历史上、找不到,横向其他战场上、也找不到。1941年6月22日,德国启动了巴巴罗萨计划。1941年7月10日,巴巴罗萨计划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一将功成万骨枯,巨大成功的背后,是苏德两军的恐怖性伤亡。从6月22日到7月10日,在这十八天的时间里,即便是战胜方的德国,其伤亡数字也是巨大的。综合1999年德国的公布数据和苏联战史方面的研究统计,德军死亡人数在5万左右、伤亡总数在15万人左右。记住,15万人的伤亡,仅仅用了18天时间、仅仅是在边境战场。而苏联红军,其伤亡数字则是天文数字的存在。对于苏联来说,这十八天完全是一场浩劫、一场噩梦。根据苏联卫国战争的档案研究,在1941年6月22日到7月9日期间,苏联陆海两军损失了75万余人。其中,纯减员,包括死亡、失踪、被俘,超过59万人;负伤或患病超过16万人。如果非要找一台情境实施对比,那只能从中国战场寻找类似战例。但这个类似,只是时间节奏上类似,规模上却无法参照。七七事变后,鬼子全面侵华,然后开打淞沪会战。此战,国军伤亡30万、日军伤亡4万。但淞沪会战,可是持续了3个月,从1937年8月13日一直打到11月12日。在3个月的时间里,双方拼死鏖战,总共才34万人的伤亡。这都抵不上苏联红军的纯减员数字。而苏联红军75万人伤亡,到底是一台什么概念?在1942年底,经过强化的日本关东军的兵力一直维持在70万人左右。关东军是当时日本的最强军事存在。所以,交战18天,苏联红军就相当于打没了一台关东军。这还不算大量的武器装备和防御工事。数字是冷冰冰的。仅看数字会让人麻木。所以,有时候需要故事来包装。但是,二战东线的残酷故事,已经太多。多到你都不知道该讲哪一台。在当时,战场战死,可能是一种幸运。最可悲的,是作为战俘而憋屈着死掉。一列载有苏联战俘的50节列车,打开车门时,臭气熏天。因为车厢里死掉了一半战俘。而另一辆30节列车,其中的1500名苏联战俘甚至全都死了。因为德国人根本不提供食物和饮水。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是多么恐怖的死法。巴巴罗萨的18天,已经惨不忍睹。但这还只是战争的开始。接下来,数百万德军开始向莫斯科狂飙突进。但这种突进却是带血的,一路上都是恐怖的战争。到1941年第三季度,苏联红军已经损失了将近282万人。从6月22日算起,战争才刚刚进行了3个月。这个数字又是指什么概念?是开战前苏联对德作战部队的总数。也就是说,开战才三个月,苏联的对德作战部队,已经打没了。得到优势补充的苏联红军,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这是一场来之不易的胜利。苏联人有了对战德国法西斯的优艾设计网_设计模板信心和决心。但是,最惨烈的战争马上开始。1942年7月,斯大林格勒战役爆发。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绞肉机。德军凭借火力优势,对这座城市进行了地毯式轰炸。每天发射和投掷的炮弹和炸弹,就有76000枚之多。而在战争持续的三个月中,苏联红军也向这座城市发射和投掷了10万发炮弹和炸弹。斯大林格勒中,56座工厂、139所学校、18所医院和4万多栋建筑全部炸为废墟。德国人的进攻手法:先是炮弹炸弹倾泻开路,把城市炸成火海废墟;再是几十辆坦克为编组的坦克集群冲锋,同时混同大量步兵;最后就是战争结束、占领阵地。但是,在斯大林格勒,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进攻的坦克集群和步兵,遭遇了苏联红军的疯狂反击。红军采用废墟战、近战和分散战,把德军拖入了残酷的巷战。德军进攻前,斯大林格勒的居民已经大量迁出。但是,德军进入斯大林格勒的时候,仍有20万人没来得及撤出。在德军大量驱赶之后,斯大林格勒中仍然还有5万居民。但是,等战争结束,生存下来的只有12000人到15000人。这就是战争的残酷。整个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综合德国方面的统计,德军及其盟军的伤亡数字在25万到30万之间。苏联方面的统计是打死打伤德军20万人,毁伤火炮1000门、迫击炮1400门、机枪43000挺、坦克1500辆。但,苏联的损失更为惨重。投入战役的三个方面军,一共伤亡643842人、损失坦克1426辆、各种火炮12137门、飞机2063辆。这相当于德军损失的两倍。64万人,这又是一台天文数字。关键是:地点仅仅局限在斯大林格勒这片战场,时间仅仅局限在1942年7月到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之战,是二战的转折点。此战之后,苏军势如破竹、德军一败涂地,但这是在做梦。即便是红军开始了大反攻,即便是兵力火力实现了碾压,苏德两军的战损比仍然是二比一。简单说,就是死两个苏联红军才能消灭一台德国法西斯。可以说苏联红军的胜利就是靠人命填出来。而原因就是德军太能打。而这种能打,不是武器装备有多优秀,而是军队士兵的能战善战。举几个简单的事实:德军内部施行官兵一致,将军能跟司机坐在一台餐桌上吃饭。这种作风,在欧洲军队中已经算是奇葩了。德军内部的普遍称呼是“Kamerad”,翻译过来是同志,但更精确的意思是战友。而且,这个称呼不分上下级。德军军官在战场上往往身先士卒,最常用的一句话是“Mir nach”,意思是跟我上。德军内部普遍实行委托式指挥,上级只管下命令,而具体如何干全是基层作战单位说了算。如果只看这些特征和作风,你都以为这是八路军和解放军。所以,斯大林格勒之战以后,苏联红军仍然伤亡巨大。而苏德的东线战争,只能一直上演永无休止的恐怖影片。斯大林肯定是钢铁一般的狠人。希特勒必须是疯子一般的狂人。即便如此,这两个人也扛不住这种惨烈的战争。在库尔斯克会战前后,斯大林和希特勒都萌生了休战的意图。没别的原因,就是战争打得太惨了,大家都要扛不住了。而此时的日本,也赶紧出面协调。只不过处于各种偶然和必然的因素,单方面媾和没能成行。美国的租赁法案,在苏联最危险的时候,只提供了十分之一的租借物资。而在1943年到1944年,苏联已经取得战争优势的情况下,租借物资却疯狂涌入。甚至,很多物资一直堆在远东,而没能运到东线战场。原因就是美国担心苏联单方面跟德国媾和。统计数字虽然冷冷冰,输出情境虽然难对比,但是描述二战东线战场的恐怖,我们也只可以用数字说话。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根据《德国陆军1933-1945》截至1945年4月30日的统计,德军总共死亡223万人,失踪和被俘287万人。但是,具体而准确的数字已经很难统计了。德国打败了,所以越到后期就越无法统计。战后的研究统计,大概率认为德军在苏德战场仅死亡一项,包含战俘死亡,就有386万之多。但是,这只是德军。德国还有盟友呢,把德国的仆从军算进去,死亡、被俘、失踪的数字约有677万之多。至于平民,那就没法统计了。但,即便无法统计平民,德国的伤亡数字也无法超过苏联。战后,苏联官方给了一台模糊的说法:苏德战争中苏联军人约有700万人死亡。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根据原始档案给了一台准确数字:1941年1945年,苏军陆海两军战死5187190人,其中苏德战争死5177410人。而这只是是直接战场损失。另外还有非战斗死亡超过50万人、失踪和被俘超过400万人,而负伤、患病和冻伤则要以千万来统计。关键是苏联也要加上盟友的军队,所以死亡、被俘、失踪者(含归还者)的数字达到了1155万人,而死亡在690万到700万之间。关键是苏联的最大损失,不是军队而是平民。1940年苏联人口是1.941亿;战争结束5年后的1950年,苏联人口只有1.7850亿,男性占比44%。所以,伟大的卫国战争期间,苏联大约死亡2700万人呢,军队866万、平民1800万。1910年,门捷列夫预测说:再过40年,俄国人口将从1.55亿增加到6亿。而当时的德国宰相霍尔韦格则说:未来属于俄国。它就像越来越可怕的噩梦,不断蔓延,压在我们身上。但是,谁能想到世事竟然如此变迁。直到今天,俄罗斯的最新人口统计还不到1.5亿。虽然不含之前的加盟共和国、虽然失去了沙皇时期的大片土地,但笼统的输出情境,仍然能够让我们感觉到战争的创痛。一场苏德战争打下来,苏联的人口基础遭到了根本性的破坏。而这就是东线战场的恐怖。


0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