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艾设计网

西厢记小儿书是谁画的呢??

优艾设计网 https://www.uibq.com 2023-04-12 19:59 出处:网络 作者:PS基础教程
请问西厢记小儿书是谁画的优艾设计网_设计客呢?果果大蜀黍 2022-05-21 06:43 《西厢记》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明初的贾仲明环顾剧坛,提出了“《西厢记》天下夺魁”。这是《西厢记》的整体效果,在
请问西厢记小儿书是谁画的优艾设计网_设计客呢?
果果大蜀黍 2022-05-21 06:43

《西厢记》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明初的贾仲明环顾剧坛,提出了“《西厢记》天下夺魁”。这是《西厢记》的整体效果,在这样优秀的作品中必然会有许多闪光之处。

《西厢记》的唱词华丽典雅,宾白则是鲜活的口语,既充满诗情画意,又充满生活气息。正因为如此,《西厢记》往往被人当成“文采派”的代表《西厢记》是元曲的巅峰之作,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达到了很高的造诣。戏曲讲了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张君瑞一见到莺莺,就被她的美貌所打动,就想方设法追求她,对她爱得死去活来,在几经磨难后,终于得以娶她为妻。莺莺是一个大家闺秀,但寂寞的闺房关不住她怀春的少女之心。倜傥的张生引起了她的思恋,她不顾封建礼法和男女大防,勇敢地接受张生的爱。莺莺的母亲老夫人是一个封建礼教卫道者,由于她的阻隔,使张崔两人的爱情得到压抑、曲折。丫鬟红娘是个热心人,为张崔两人的爱情穿针引线,玉成其事,因此红娘是好媒人的象征。故事虽离不开“私订终身后花园,落难公子中状元”的老套,但表现的“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主题非常可贵,作品具有强烈的反封建倾向。作品的艺术成就相当高,在结构、语言、叙述等方面都很好。艺术特色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雅”。这主要体现在唱词上。唱词情景并茂,意味深长,耐人咀嚼。

《西厢记》是以部既有进步的思想内容,又有精湛的艺术特色的伟大作品。它在结构的严谨性、情节的生动性、精确细腻的人物心理描写、优美抒情的诗剧语言等方面所达到的成就,在古典戏剧中几乎是无与伦比的。

  1.情节的生动性

  以部结构宏伟,而故事单纯的剧作,如果处理不好,就很容易使剧情显得单调、呆板、松散,观众兴味索然。但《西厢记》不然,它的故事虽然单纯,主要人物只有三四个,地点几乎没有离开普救寺(佛殿、花园、书房、闺房),但它的每以折戏都深深地吸引着观众,波澜起伏,情节跌宕,使人目不暇接。

  第一折(“佛殿奇遇”到“张生闹道场”)是一支轻快的爱情序曲,如春风拂面,温暖惬意,洋溢着爱情的喜悦。可是第二本(“白马解围”到“赖婚”却突然由喜转入悲,呈现出全剧第一个打波澜。“白马解围”之后,大有喜事在望的趋势,不仅张生、莺莺沉浸在喜悦之中,就连红娘也被迷惑了。第二本第二折(“请宴”)营造出一种气氛,让张生在欢乐的迷雾中歌唱:当他听说老夫人请他赴宴时,“皂角也使过两个也,水也换了两桶也,乌纱帽擦得光铮铮的”。造成这样的欢乐气氛,正好与第三折老夫人的赖婚形成强烈的对比。谁也没有猜透老夫人的哑谜,席上一句别有用心的“小姐近前拜了哥哥者”,便把欢乐的迷雾给吹散了,张生和莺莺的情绪由沸点降到冰点。第三本到第四本(“传简”—“赖简”—“幽会”—“送别”)悲喜交加,由喜到悲,形成全剧第二个大波澜。年轻人向封建礼教发起了挑战,老夫人以攻为守,逼张生离开莺莺,以考取状元为迎娶莺莺的条件。到了这般地步,戏很难再做下去了,因为这一对贵族去年面临着悲剧的结局。但王实甫在“长亭送别”之后,又别出心裁第安排了“草桥店惊梦”,让张生在客店里梦见莺莺私奔而来,唱出“不恋豪杰,不羡骄奢,自愿的生则同衾,死则同穴”的愿望,给张生惆怅的心灵几许慰藉。然而这毕竟是梦,现实生活中的莺莺不可能逃脱家长的控制,去寻找她想像中的境界。所以戏到此还不能结束,莺莺的命运如何,她和张生的爱情结局究竟怎样?这个问题深为观众所关切。于是王实甫又写了第五本,用两折的篇幅专门抒写张生和莺莺的互相思念,在第三折突然穿插郑恒造谣抢亲的情节,使平静下来的戏再起风波,为最后的大团圆结局造成危机感,吸引折观众不得不把戏看完,否则绝不罢休。

王实甫就是这样运用了亦喜亦悲、悲喜交加、亦张亦弛、张弛结合的艺术手法,营造了生动活泼的戏剧情节和宏伟严谨的戏剧结构,达到了完美的艺术境界。

  与情节的结构紧密相关,在音乐的处理上,王实甫根据塑造人物的需要,打破了元杂剧一本由正旦或正末一唱到底的框子,既有张生、莺莺、红娘的主唱,又有张生、莺莺的对唱,显得自然活泼,切合剧情的要求。这是对元杂剧的重大发展。

  2.优美抒情的诗剧语言和细腻精确的心理刻画

  《西厢记》最重要的艺术特色,是它那优美抒情的诗剧语言,以及运用这种诗剧语言去刻画人物心理活动的细腻描写。正因为其语言华美,辞藻艳丽,故朱权《太和正音谱》誉之曰“花间美人”。

  戏剧的唱词既是抒发人物情感、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也是创造环境的重要工具。张生、莺莺的唱词,把唐诗、宋词的佳句日常生活口语熔为一炉,点化成优美靓丽的诗剧语言,既有诗词含蓄深远的意境,又有生活口语的明快流畅。特别是“长亭送别”(第四本第三折),诗情画意,楚楚有致,是《西厢记》的精粹,也是传诵已久的名篇。

下面试就这出戏分析其艺术成就。

  这出戏的内容是写老夫人逼张生赴试,崔、张长亭离别。时当暮秋,地在郊外,长亭、野山、落叶、西风,一副凄凉景象。莺莺一上场,几句自白,就徐徐道出一片秋心冷绪:“今日送张生上朝取应去。早是离人伤感,况值那暮秋天气,好烦恼人也呵!”继之两句慨叹人生聚散无常的诗句:“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金圣叹批评本作“离合悲欢一杯酒,南北东西四马蹄”),唤起充满诗意的离情别绪,令人黯然神伤。紧接着是一段凄楚感人的名曲: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色彩绚丽,景物凄迷。深秋的天空高远,空阔的大地黄花烂漫,秋风呜咽,雁声嘹唳,整个世界都是寒秋的凄凉,莺莺带着无可排遣的离愁别恨来为张生送行,她的所有怨尤都是通过对暮秋景色的感受表现出来的。她在路上看到的是满目红叶,引起了她无尽的遐思:是谁把枫林染红的呢?不是霜,那该是离人的血泪。但字面上并不点明一个“红”字,却用一个“醉”字把“红”字藏了起来;泪红得象血,但字面上不把“血”字点明,却用一个“泪”字把“血”字藏了起来。这种文词的含蓄,正是莺莺含蓄性格的写照。

  深秋的凄凉加上暮色苍茫才倍显惨切,接下来一首曲子: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行,车儿快快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生“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这是赴长亭途中、坐在车里的莺莺的细腻心理活动,刻画得何等惟妙惟肖!王实甫设身处地去把握这位贵族小姐此时此刻的心理状态,通过她对周围景物的视觉和听觉来揭示她内心的感受:只有分别的一刹那,眼看太阳就快要落山,才感到寸阴可贵。相识得太晚了,分别得太快了!这一切对此时此刻的莺莺来说最有切肤之痛。她舍不得张生离去,但又不便明说,这是她贵族小姐的性格,诗化的感情只能用诗化的形象来表达。既然柳丝再长也拴不住张生匆匆的去马,那就请树梢挂住斜阳,让时光永驻吧,谁不希望幸福是永恒的呢?

  过分贵重的爱情对痛苦是敏感的,莺莺就快走道长亭了,“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李白诗),她简直不敢听一生送别的话,看一眼分离之地,以至于“松了金钏”,“减了玉肌”。猝然的分离使莺莺顿时憔悴,从形来说这是夸张,从情来说这是真实,感情的真实借助于艺术的夸张显得更加真实。

  莺莺终于来道了长亭,离别的筵席不会是红红火火的,王实甫用他那传神之笔,给离筵泼上了一层惨然的淡墨:

  [脱布衫]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酒席上斜签着坐地,蹙愁眉死临侵地。

  这是莺莺坐在长亭里酒席上的感受:她放眼窗外,天宇之下,秋意袭人,西风飒飒,黄叶纷飞,苦草凄迷。正是这恼人的深秋景色,衬托着张生愁苦的面容,他斜坐在那里,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更加深了莺莺的愁思。前两句是诗词的格调,后两句是生动的口语,这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巧妙地抒发了莺莺的情绪,又创造了离筵的气氛。

  如果说莺莺、张生的唱词带有典雅的风格,那么红娘的语言则更多地保存了民间口语的特色,辛辣而又活泼。如第二本第三折,她讥笑张生顾影自怜的可笑样子:

  [满庭芳]来回顾影,文魔秀士,风欠酸丁。下工夫将额颅十分挣,迟和疾擦倒苍蝇。光油油耀花人眼睛,酸溜溜螫得人牙疼。

  这里的嘲笑是善意的,但又是极辛辣的,从红娘的口中唱出,非常切合她的身份。

  《西厢记》的语言艺术只是体现在唱词的创造上,还表现在宾白的提炼上。王实甫为了细腻地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很重视宾白的写作,往往一两句话就能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有丰富的潜台词。如第一本第三折,红娘偷偷告诉莺莺,说前日在佛殿上遇见的那位酸秀才如何如何可笑,被她抢白了一顿。[旦笑云]红娘,休对夫人说。天色晚也安排香案,咱花园内烧香去来。“休对夫人说”五字极有概括力,把莺莺内心优艾设计网_PS论坛世界里那无法掩饰的对爱情的憧憬深刻地揭示了出来。

  又如第三本楔子莺莺与红娘之间的一段对话,十分活泼,把两个不同身份的少女的情态区别得十分清晰:

  [红上云]姐姐唤我,不知有甚事,须索走一遭。[旦云]这般身子不快呵,你怎么不来看我?[红云]你想张……[旦云]张甚么?[红云]我张着姐姐哩。[旦云]我有一件事央及你咱。[红云]甚么事?[旦云]你与我望张生走一遭,看他说甚么,你来回我话者。[红云]我不去,夫人知道不是耍。[旦云]好姐姐,我拜你两拜,你便与我走一遭!

  创造属于剧中人自己的对白,不是作者强加于其身,而是从其性格发展的必然逻辑出发,非这样说不可,这是戏剧成功的标志之一。《西厢记》之所以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与它善于创造耐人寻味的个性化语言密不可分。称王实甫为一位语言大师好不为过。


乐天逍遥_183 2022-05-21 06:44

诗情画优艾设计网_Photoshop交流

古韵含香


小妖花满楼满fx 2022-05-21 06:45

《西厢观画》

女:一轮明月照西厢

男:二八佳人巧梳妆

女:三请张生来赴宴

男:四顾无人跳粉墙

女:五更夫人知道信

男:六花板拷打草草审问红娘.

女:七夕胆大佳期会

男:八宝亭前降夜香

女:久(九)有恩爱难割舍

男:十里亭哭坏莺莺盼坏红娘

女:时(十)时实难舍莺莺美

男:九里草桥别红妆

女:八水长安去科考

男:七世得中状元郎

女:六里宴前英雄会

男:五凤楼上把名扬

女:四方金印胸前挂

男:三杯御酒伴君王

女:两匹报马来报信

男:一路迎接状元郎。小红娘辞别大姑娘往外走,急急忙忙下楼房。走过一去二三里,路过烟村四五庄,越过亭台六七座,八九十里到西厢。一块锐气空中照,大门紧对卧龙岗,大门以上有副对,观罢上联阅下章,上联写雨浩万年增爵禄,下联写官居千载定家邦,没有横批挂块匾,三个金字大西厢,是何人看的兴隆地,二十八宿分阴阳,胃土雉上修宅院,氐土貉两道大院墙,角木蛟青松栽两溜,井木犴打水饮牛羊,轱辘打罢参水蚓,璧水鱼一对一对闹池塘,斗木蟹端草槽头站,室火猪圈在那一旁,槽头拴着星日马,牛金牛紧靠鬼金羊,门旁趴着娄金狗,打鸣的昂日金鸡赛凤凰,奎木狼下学来用饭,女土蝠避光檐下藏,箕水豹鸭子扁扁嘴,大鹅一叫直脖腔,墙上画着尾火虎,亢金龙戏水画满腔,串枝跳叶虚日鼠,翼火蛇盘枝一丈多长,轸水鼋池中游鱼戏,觜火猴吃枣树上忙,南山跑下张月鹿,北山下来柳土獐,房日兔含草山上跑,端枪打住心月狐,毕月乌鸟儿树里藏,空中飞着尾月雁,咱的是公治短来公治长,是何人看的一块兴隆地,富贵荣华金玉满堂

女:红娘行走仔细看,月亮门上对联镶,上联春风摆柳柳生金金生丽水,下联踏雪寻梅梅吐玉玉出昆冈,横批贴写四个字,松竹梅兰贴当央,红娘这里仔细看,前边闪出影壁墙,影壁墙高有八尺,红砖砌得亮堂堂,石灰勾的扇子面,几句唐诗写的强,斗大金黄印,天高白玉堂。不读书万卷。难得伴君王.汉山出龙水.白龙戏爪浆.五子成婚配.九子伴君王.两旁贴写一副对.上下二联写的强.上联雨过琴书涧.下联风来翰墨香.横批贴写四个字. 淡而不艳贴中央.

男:转过影壁往前走.大庭门上对联镶.上联门迎五经魁首诗书礼义春秋客.下联户纳三学士仲状元榜眼探花郎.横批贴写四个字.状元及第贴中央.红娘这里抬头看.松棚之上对联镶.上联交人交君子来往有道.下联栽树栽松柏冬夏青长.横批贴写四个字.苍松翠柏贴中央.

女:小红娘迈步走进去.里边花草开的强.芍药紧对葡梅架.干枝腊梅苦丁香.又往那旁送二目.闪出张先生观花望景藤子凉床.西瓜枕头床上放.上摆迎宾待客的小茶缸.不用人说知道了.张先生观花热了好歇凉.

男:只往那旁送二目.那旁闪出养鱼缸.养鱼缸上一副对.上下二联写的强.上联缸里有水鱼欢乐.下联缸里无水鱼受伤.横批贴写四个字.鱼欢鱼乐贴当央.

女:又往那旁送二目.鱼池不远在面旁.养鱼池边有副对.刻的倒比写的强.上联松影照池鱼上树.下联柳阴铺地马登桑.横批还有四个字.鱼龙变化贴当央.

男:春花杨柳倒栽柳.梧桐树上落凤凰.凤凰不落无宝地.到后来张生必做爷家状元郎.要做爷家青云客.不知有福之人何人敢当.

女:红娘这里往前走.叨叨念念奔书房.前出廊牙后出厦.串枝过梗两纱窗.抱门柱上有副对.没有横批写的强.上联又是一年芳草绿.下联依然十里杏花香.书房门上有副对.上下二联写的强.上联庭有余香谢草郑兰燕桂树.下联家无别况唐诗晋字汉文章.横批贴写四个字.文射斗牛贴当央.门帘倒挂江南苇.珠线穗子二尺多长.

男:红娘迈步走进去.闪出张家祖先堂.祖先堂贴写一副对.上下二联写的强.上联敬祖宗年年增寿.下联孝父母也月安康.横批贴写四个字.流芳百世贴中央.又往那旁送二目.那旁闪出张灶王.灶王龛上一副对.上下二联写的强.上联二十三日归天去.下联初一五更转回乡.横批贴写四个字.一家之主张灶王.

女:小红娘又往那旁送二目.过道门上对联镶.上联碧海月明珠献宝.下联蓝天日暖诗成章.横批还有四个字.五福临门贴当央.

男:一挑门帘走进去.屋里景致细打量.纸糊天棚赛雪洞.斗大方砖把地镶.镶的是缝对缝方对方.镶得满屋亮堂堂.汉白玉脚凳子一尺五.玉石玛瑙炕檐一丈多长. 赤徐徐金钩倒挂芙蓉帐.明朗朗闪出藤子凉床.八仙琴桌带靠椅.上边摆着迎宾待客小茶缸.衣架镜架火盆架.哈巴狗上盛衣箱.

女:又往那旁送二目.先边横担古书箱.书箱上边有副对.瞧罢上联阅下章.上联黄金有价书无价.下联诗书倒比黄金强.横批贴写四个字.诗书万卷贴中央.

男:又往那旁送二目.书桌之上细打量.案上摆着春秋传.诗书备纸带讲章.三国列国全纲鉴.齐国封神和隋唐.砚瓦盒放着金不换.仿圈仿架和仿梁.紫竹笔筒刻松柏.提斗胡楷里边装.笔下生花龙飞舞.张先生写出几篇好文章.看罢多时忙喝彩.好一个文武奇侠阔书房.

女:红娘这里仔细看.那旁闪出圣贤堂.圣贤堂造着圣贤语.张先生自己带笔写的强.上写大成至圣先师孔夫子之位.孔孟颜曾列两旁.冉伯牛仲弓与宰我.子路颜回公治长.要问圣人家住处.先表姓名后表家乡.家住山东曲阜县.姓孔名丘字仲尼天下扬.两旁贴写一副对.上下二联写的强.上联天地君亲师留恩难报.下联仁义礼智信五字为纲.横批还有四个字.万世师表贴中央.

男:圣贤堂下送二目.墙上悬挂画几堂.

女:手使大刀王怀女.齐国巧生无盐娘.花木兰也曾扫过此.刘金定报号下南唐.杨闹红甘州要过表.樊梨花送子在寒江.薛金莲立马把城骂.双阳公主大刀实难搪.两旁贴写一副对.上下二联写的强.上联头不梳脸不洗容颜常在.下联兵不动马不行永举刀枪.横批贴写四个字.巾帼英豪贴当央.

男:红娘只往那旁送二目.那旁又闪出画八张.赵子龙一杆长枪夺阿斗.马潜龙走国奔南阳.孙权占了东吴地.李太白醉酒卧龙床.三气周瑜诸葛亮.吴汉杀妻潼关上.奇官任职郑元鹤.五龙二虎王延章.这优艾设计网_Photoshop百科本是八人八姓八位古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两旁看有一副对.笔走龙蛇写的强.上联一支笔画出来千古事业.下联一篇纸看出来古典奇章.横批贴写四个字.闷事观画贴当央.

女:红娘观罢二八十六轴画.那旁又闪出画八张.昭君出塞跨骏马.文君扶琴凤求凰.貂禅传情在画阁.蔡文姬归汉过凤阳.赵飞燕掌上舞花戏太子.贵妃醉酒卧龙床.混乱纣朝妲己女.尼姑思凡在庙堂.两旁贴写一副对.龙飞凤舞写的强.上联玉容面英雄颜岁岁不改.下联春与夏秋与冬山水照常.横批贴写四个字.今古奇观上边镶.

男:小红娘观罢三八二十四轴画.那旁又闪出画八张.张飞路过灞州地.姜维天水关前来投降.孔明扶琴江东计.马超马岱反西凉.湘江赴会钟无盐.霸王领兵战锁阳.朱春登认母牧羊圈.杀狗劝妻叫曹庄.两旁贴写一副对.上下二联写的强.上联远观山山有水山清水秀.下联近听水水无音水流汪洋.横批贴写四个字.王维古画贴当央.

女:小红娘观罢三十二轴好古画.那旁闪出小画二十张.一代圣贤孔夫子.二郎担山赶太阳.三人哭活紫荆树.四马投唐小梁王.伍子胥打马沙江过.六郎镇守三关上.齐国军师燕孙膑.失落北国杨八郎.九里山前韩信活埋母.十里埋伏楚霸王.十一燕王扫过北.十二卧鱼叫王祥.十三太保李存孝.十四铁镐王彦章.十五花刀赵太祖.十六反唐杨满堂.十七燕青神州打过擂.十八好汉数宋江.十九孔明吊孝东吴地.二十东吴气死小周郎.两旁贴有一副对.上下二联写的强.上联水墨丹青王维画.下联四壁青山杜甫章.横批贴写四个字.书画同源贴当央.

男:观罢这墙望那墙.强霸儿妻楚平王.王莽篡位汉刘秀.袖吞乾坤李淳阳.杨广秦琼锏对棒.棒打杨广灭隋唐.唐王待人多仁义.义气弟兄救宋江.姜维投降司马反.反叛秦桧害忠良.梁山一百单八将.将李逵下山劫法场.长坂坡前赵云勇.勇把三关杨六郎.狼山碰死杨继业.夜马投唐走慌忙.忙下南唐高君宝.保保不舍王伯当.当阳桥上张翼德.得水偷桃王彦章.张公谨聘请铁子建.射箭双雕李靖.王君可的大刀多威武.武松打虎景阳冈.刚强猛烈单雄信.信宠妲己殷纣王.网网唱的渔家乐.乐的荣华富贵金玉满堂.又往那旁送二目.那旁闪出画八张.

女:头一扇有一匹高头溜溜溜溜大不是马.那是一匹马.马就算马.马上驮着谁.咬垮郎出朝纲. 中路途上马骑忙.井台打水李三娘.母子见面泪汪汪.小红娘观罢头轴古画.那旁又闪出画一张.

男:二一张有男有女有一匹马.马上驮着谁.伍子胥过沙江.中途路上马蹄忙.后跟老贼叫卞庄.浣纱女抱石投了江.小红娘观罢二轴画.那旁又闪出画一张.

女:三一张有男有女有一匹马.马上驮着谁.薛丁山出朝纲.中途路上马蹄忙.路上碰见樊氏娘.夫妻见面寒江关上.小红娘看罢三轴画.那旁又闪出方字张.

男:四一扇有男有女有一匹马.马上驮着谁.薛仁贵回家乡.中途路上马蹄忙.柳氏银环站一旁.夫妻见面汾河湾上.小红娘看罢四轴好古画.那旁又闪出甩字张.

女:五一扇有男有女有一匹马.马上驮着谁.高君宝下南唐.中途路上马蹄忙.收下小妻女娥皇.夫妻大闹双锁山上.小红娘观罢五轴画.那旁又闪出挠字张.

男:六一张有男有女有一匹马.马上驮着谁.杨宗宝回家乡.中途路上马蹄忙.有座高山在面旁.穆桂英指路在乔山上.小红娘观罢六轴画.那旁又闪出捏字张.

女:七一张有男有女有一匹马.马上驮着谁.昭君娘娘出朝纲.中途路上马蹄忙.惹得两国不合动刀枪.夫妻见面泪汪汪.小红娘观罢七轴画.那旁又闪出叉字张.

男:八一张有男有女有一匹马.马上驮着谁.秋胡打马回家乡.中途路上马蹄忙.夫妻见面桑园上.他二人桑园大闹一场.小红娘观罢八轴好古画.那旁又闪出小画几张.

女:一位老者河边坐.

男:姜太公钓鱼渭水河上

女:两个皇上拜玉玺

男:那是刘备和刘璋

女:三个老头把棋下

男:天皇地皇卖呆的叫人皇

女:四个老头来饮酒

男:渔樵耕读四贤王

女:五个老头把书看

男:五老观图在山冈

女:观罢这墙望那墙

男:那墙又闪出画几张

女:有个皇上腾空起

男:游月宫的唐明皇

女:有个皇上骑石马

男:骑石马的秦始皇

女:有个皇上骑泥马

男:下江泥马渡康王

女:有个小孩扛铁棒

男:魏宝童去上战场

女:又来个小孩扛铁棒

男:窦一虎画一张

女:小个小孩吃虎奶

男:龙生虎奶小霸王

女:有个小孩扛板斧

男:劈山救母杨二郎

女:有个小孩海边站

男:哪吒闹海斗龙王

女:有个小孩床上倒

男:香九龄温席画一张

女:还有个小孩床边坐

男:吴猛挡蛟孝顺娘

女:有个矬子街上走

男:武大郎卖烧饼人熊货囊

女:观罢这墙望那墙

男:那墙又闪出画几张

女:人身长个马脑袋

男:那是马面站庙堂

女:人身长个牛脑袋

男:火焰山的牛魔王

女:人身长个狗脑袋

男:白狗成精闹洞房

女:人身长个猴脑袋

男:花果山上猴子王

女:人身长个鸟脑袋

男:那是西天孔雀王女:人身长个兔脑袋

男:长耳大仙在月亮

女:人身长个驴脑袋

男:驴头太子下山冈

女:人身长个猪脑袋

男:猪八戒的儿子小科楞

女:观罢这墙望那墙.那墙又闪出画几张.一男一女坐船头.推杯换盏饮酒浆.明公要问哪辈古.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男:一男一女船舱坐.张彦赶穿画一张.

女:一男一女船头站.许仙借伞画一张.

男:有个女子花园跪.谭香哭瓜孝顺娘

女:有个好手拿钢刀厨房下.丁香割肉画一张

男:有个女子头戴白身穿孝.借女吊孝画一张

女:两个女子头戴白身穿孝.秦雪梅吊孝哭商郎

男:有个女子城墙站.手拿雨伞背衣箱.明公要问哪辈古.千里寻夫小孟姜.秦始皇看她容颜好.一心收她当娘娘.这佳人并未推脱就应允.儿夫金顶御葬上.大海边上去祭扫.一头扎进水汪洋.秦始皇封她节烈女.姜女庙修在海礁上.大庙上边有副对.上下二联细打量.上联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下联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横批贴写四个字.节烈冰霜贴当央.

女:旁边挂着十个小方斗.一气升二才子.三阳乐四壁墙.五经书压着一口镇宅剑.六才子念的好文章.七里炉点檀香香烟缭绕.八宝亭坐着九九十成小张郎.走上前狠狠的击了一掌.

男:倒把书呆子脸吓黄.扭向回头仔细看.哪里来位大姑娘.头上青丝如墨染.红绒绳子扎发纲.柳叶弯眉分八字.葡萄杏眼水汪汪.悬胆鼻子樱桃口.玉米银牙口内藏.未从说话下巴壳动.嘴里含个紫槟榔.上身穿着花洋绉.转圈就用绦子镶.腰中紧系香粉带.红绸裤子大甩裆.绣花鞋上的砂木底.底下抠槽下晃啷.

女:走一步咯啷响.走两步来响咯啷.红娘走个连环步.咯啷咯啷好几咯啷.

男:红娘到此不落座.为何小嘴直嘟囔.

女:想当初你做些勾情事.传在夫人他耳旁.不用多说跟我走.当面鼓对面锣去折正.与我红娘两无妨.不必多说跟我走.

男:吓坏公子小张郎.走上近前忙拉住.拉住姐姐好衣裳.未朝天子先拜相.珍馐美味你先尝.自从我来在崔相府.教给你写字念文章.

女:不必多说跟我走.手拉手的到游廊.老夫人面前当面鼓对面锣.交了这事与我红娘两无妨.红娘迈步往前走.

男:吓坏公子小张郎.走向近前忙跪倒.拉住姐姐好衣裳.君瑞哀告喉咙哑.

女:哏喽喽乐坏小红娘.可惜你戴四两绒毡帽.做事不如我们女红妆.

男:当庄有鼓当庄锤.当庄有事当庄为.三国有个猛张飞.大喊三声曹兵退.桥踏三孔水倒回.谁的理谁的非.谁的黑锅谁的背.起根发角谁怨谁.

女:想当初我给你传书递柬.你来看这条小道叫我跑先.崴了脚是误伤.跑坏了红缎花鞋好几双.

男:三间房子四架柁.房檐底下麻燕窝.六月雪盏窦娥.八郎探母南北合.说合人来回说.来回别捅咯脐窝.红娘给我出个好计谋.

女:雪里埋孩子能埋几日.是不是砍倒麻杆露出来狼.我为你欺上又瞒下.小红娘成了你们挡风的墙.

男:粗粉细粉漏的长.咬人的狗你别躲藏.有个马虎袖筒装.好骡子好马牵到市上.闹出事来你别忙.张君瑞哀告喉咙哑.

女:在一旁哏喽喽乐坏小红娘.走上近前忙搀起.站起公子小张郎.不用多说跟我走.管保你才子佳人配成双.红娘便在头前走.

男:后个书生小张郎

女:穿宅越院来的快.楼房不远在面旁.红娘就把楼来上.去时一个回来双.红娘这里摆摆手.

男:君瑞迈步上楼房.走进楼来仔细看.崔莺莺斜衣而卧在牙床.走上近前摸一把.

女:是何人起下心不良.拿起金石玉印刚要打.原来是公子小张郎.手拉手的牙床上.颠鸾倒凤配鸳鸯.

男:一更念罢星斗月.二更念罢古人忙.鼓打三更叫半夜.红娘捎书到四方.鸡叫五更天明亮.东方送出红太阳.张公子穿衣戴帽把楼下.

女:惊动烧火丫头叫梅香.梅香楼下来倒水.瞧见公子小张郎.小梅香当着夫人说一遍.

男:老夫人手提大棍上楼房.红娘败坏闺门训.拷红断情棒打鸳鸯.西厢全部唱完毕.

合:富贵荣华金玉满堂

回答者: 静听花音 - 四级 2009-3-31 14:23


90****139 2022-05-21 06:47

《西厢记》 和《牡丹亭》是中国戏曲艺苑里的两朵奇葩,反映了青年男女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和追求自由爱情的理想。本文分三部分对崔莺莺和杜丽娘的形象进行分析。首先从她们所处的社会背景入题,证实环境与人物性格的关系;其次,分析她们各自的形象,给读者一个整体上的认识;最后浅析她们形象的异同,分别从年龄、感情、性欲和叛逆性格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比较分析,突出崔莺莺的内敛多情和杜丽娘深刻的思想意义。首先从崔莺莺和杜丽娘比较开始吧!(一)相同点首先,二者生长环境相似。崔莺莺是相国之女,杜丽娘是太守的独生女儿,家庭教育和贵族身份都使她们闭锁在闺中,其母是她们的约束者,她们所受的束缚正是整个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束缚和压迫。其次,二者性格有相似之处。作为大家小姐,她们都是幽静、深沉、知书达礼、容貌美丽的少女,都有青春的苦闷,都有对爱情的向往,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都有反抗的精神。第三,经历的结果相同。崔莺莺终于等得张生取得了功名,二人团聚;杜丽娘也化为鬼魂陪伴柳梦梅金榜题名,还魂成亲。(二)不同点作为产生于不同时代的作品,主人公的言行必然会反映出作者不同的思想感情,创造倾向。首先,杜丽娘所受束缚比崔莺莺更为严厉。从产生《西厢记》的元初到晚明,时间虽过了三百年,但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束缚和压迫更加厉害,妇女们的斗争更加艰苦。其次,杜丽娘的抗争较崔莺莺更为艰苦、更为坚决。崔莺莺的胜利离不开红娘的大力帮助,可以说,没有热心助人的红娘,就没有这对青年男女的幸福爱情。但,杜丽娘的爱情是靠她个人“梦而死”、“死而生”的斗争获得的,她身边的丫环春香在剧中多半是推动情节发展,但作用绝比不上《西厢记》里的红娘。第三,杜丽娘的性格较崔莺莺大胆、执著。在崔莺莺与张生的故事中,崔莺莺的谨慎、矜持、软弱是很明显的,没有红娘的牵线,她可能不会有胆量与张生私定终身。而杜丽娘在无法实现美好愿望的时候,即使相思而亡,也要执著追求心上人。戏剧冲突及思想内容:《西厢记》体裁突破了元杂剧每剧四折的体例,大大扩展了篇幅,结构严谨,场次洗练;优艾设计网_平面设计文辞优美,诗意浓厚。《牡丹亭》构思奇特,人物心理刻画细腻,曲辞优美,文采缤纷。但全剧以出现调节、全家大团圆受封作结,既削弱了其反封建的主题,又未摆脱当时传奇旧套。《西厢记》故事,最早起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叙述书生张珙与同时寓居在普救寺的已故相国之女崔莺莺相爱,在婢女红娘的帮助下,两人在西厢约会,莺莺终于以身相许。后来张珙赴京应试,得了高官,却抛弃了莺莺,酿成爱情悲剧。这个故事到宋金时代流传更广,一些文人、民间艺人纷纷改编成说唱和戏剧,王实甫编写的多本杂剧《西厢记》就是在这样丰富的艺术积累上进行加工创作而成的。《西厢记》最突出的成就是从根本上改变了《莺莺传》的主题思想和莺莺的悲剧结局,把男女主人公塑造成在爱情上坚贞不渝,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并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得到美满结果的一对青年。这一改动,使剧本反封建倾向更鲜明,突出了“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主题思想。在艺术上,剧本通过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来完成莺莺、张珙、红娘等艺术形象的塑造,使人物的性格特征生动鲜明,加强了作品的戏剧性。《牡丹亭》,情真意切,思想深刻,情节生动,文词工丽,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作品一上演就感动了成千上万的观众,轰动了整个文坛。。《牡丹亭》问世后,盛行一时,使许多人为之倾倒,甚至有读者为之断肠而死。本“江湖新秀”有闻据比汤显祖稍晚的沈德符记载,《牡丹亭》一出,“家传户颂,几令《西厢》减价”,这充分体现了《牡丹亭》的艺术魅力。《牡丹亭》中个性解放的思想倾向影响更为深远,从《红楼梦》中也可看出这种影响。 汤显祖在塑造杜丽娘角色时,除了考虑到当时的妇女社会处境,还想到自己一生所处的时代困境。现实中有太多的压制与桎梏,有太多悲惨与不平,只有通过意识的拓展,通过想像世界里的追求,才能在梦中实现理想的幸福。这是不是缘木求鱼,这是不是自相矛盾?这到底是不是完全的虚幻与自欺?还是在真幻之间追索一条未来的道路?汤显祖在《牡丹亭还魂记题词》中,这样说过:“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耶。”艺术的理想,使他看到了青春亮丽的未来,为了筑一条路,他写了《牡丹亭》。


joni1023 优艾设计网_设计客 2022-05-21 06:50

据我所知,这种连环画要数一代老连环画家王叔晖女士。她的代表作就是西厢记、孔雀东南飞、杨门女将等。

求采纳


落花飞瀑 2022-05-21 06:56

《西厢记》起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原本是个爱情悲剧故事。直至金代董解元改编的诸宫词《西厢记》,才将《莺莺传》转为喜剧结尾。到了元代,王实甫又根据这部诸宫调《西厢记》,将结尾改成老夫人妥协,并答应崔莺莺婚事的大团圆结局。

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写张生与崔莺莺这一对有情人冲破困阻终成眷属的故事,剧情是说:

书生张君瑞在普救寺里偶遇已故崔相国之女莺莺,对她一见倾心,却苦于无法接近。此时恰有孙飞虎听说莺莺的美貌,他率兵围住普救寺,要强娶莺莺为妻。

崔老夫人情急之下听从莺莺主意,如果有人能够退兵,她便将莺莺嫁给他。张生听到这个消息喜出望外,他便修书请来故人白马将军杜确率兵前来解围。

但是此事过后,崔老夫人绝口不提婚事,只让二人以兄妹相称,张生失望之极。莺莺在丫环红娘帮忙下得知张生总是以弹琴诉说衷肠,心里很是不安。

后来崔莺莺听说张生病倒,她让红娘去书房探望张生。张生相思难解,央求红娘替他从中传递消息。崔莺莺怜惜张生,终于鼓起勇气写诗回赠,后来在红娘帮助下,二人瞒过崔老夫人,私下幽会并订了终身。

老夫人知情后怒责红娘,但已经无可挽回,她便催张生进京应考。张生与崔莺莺依依而别,他在半年后得中状元。

与此同时,崔老夫人的侄儿郑恒早先与崔莺莺有婚约,郑恒趁张生还未返回之时,谎报张生已经被卫尚书招赘为婿。崔老夫人一气之下要将莺莺嫁给郑恒,幸好张生及时归来,有情人终成眷属。

王实甫在《西厢记》中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形象生动的喜剧人物形象,比如崔莺莺、张生、红娘等。这些人物是戏剧领域的经典形象,他们通过不同的语言风格和处世态度,生动逼真地体现了那个时代不同身份背景之下人们的爱憎立场,极具时代意义。

《西厢记》里的崔莺莺,一上场就带着青春的郁闷。当崔莺莺遇到了风流俊雅的张生,四目交投,彼此就像磁石般互相吸引,她分明觉察到一个陌生男子注视着自己,但她的反应是“亸着香肩,只将花笑捻”。《西厢记》剧本写到红娘催促崔莺莺回避,而崔莺莺的反应却是:“回顾,觑末,下。”

按照封建礼法的规定,为女子者,“非礼勿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崔莺莺竟对张生一步一回头,把箴规抛之脑后。作者通过这一细微却引人注目的举动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她性格发展的走向。

王实甫《西厢记》剧中崔莺莺遇见张生以后,她主动希望和张生接近,她知道那“傻角”月下吟诗,便去酬和联吟。张生故意撞出来瞧崔莺莺,崔莺莺“陪着笑脸儿相迎”,可见她对张生是处处留情的。而崔莺莺的态度,张生也看在眼里,他们心有灵犀,彼此都感受到相互的爱意。正是由于崔莺莺从一开始对爱情炽热追求,才使她一步步走上违背纲常反抗封建礼教的道路。

王实甫笔下的崔莺莺追求的只是爱情。她对张生的爱,纯洁透明,没有一丝杂质。长亭送别,崔莺莺给张生把盏时的感触:“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在她的心中,“情”始终是摆在最重要位置,至于功名利禄,是非荣辱,统统可以不管。

然而,强烈追求爱情只是崔莺莺性格的一个方面。崔莺莺长期受到封建礼教熏陶,加上对红娘有所顾忌。因此,崔莺莺性格显得热情而又冷静,聪明而涉狡狯。

当观众看到崔莺莺“对人前巧语花言,没人处便想张生,背地里愁眉泪眼”,看到她有时一本正经,有时黠谲多端,有时又扭捏尴尬时,都会哑然失笑。

在《西厢记》作品中,作者王实甫让崔莺莺形象具有两种不同内心节奏,展示出她对爱情的追求,既是急急切切,又是忐忐忑忑。崔莺莺内心节奏的不协调,是导致她行为举止引人发笑的喜剧因素。

王实甫《西厢记》笔下的张生,也不同于《西厢记诸宫调》的张生。在王实甫《西厢记》中张生被去掉在功名利禄面前的庸俗,以及他在封建家长制面前的怯懦。作者突出地表现出张生是一个对爱情执著诚挚追求的“志诚种”,志诚,是作者赋予这一形象的内核。

当然,张生是个才华出众、风流潇洒的人物,他出场时唱的一曲:

雪浪拍长空,天际秋云卷;

竹索缆浮桥,水上苍龙偃。

描述的黄河景色,充分表现出文采风流和豪逸气度。

不过,王实甫在塑造张生形象时,并没有把张生的才华作为表现重点,而是表现他一旦坠入情网,才子竟成“不酸不醋的风魔汉”,他痴的可爱,也迂得可爱。

王实甫《西厢记》剧中张生跳墙,是王实甫刻画他这一痴性格最为精彩的关目。那天晚上,张生应崔莺莺诗简之约,到了后花园,他知道小姐已经在隔墙,于是樊垣一跳,一把搂着崔莺莺。

崔莺莺吓了一大跳,她没有想到张生会跳墙过来,而且“角门儿”还开着,她惊呼:“是谁?”这一下,约会便砸了锅。

其实,张生在接到崔莺莺请柬时,是红娘受了崔莺莺的气,红娘拒绝再为他俩效劳的时候,张生感到爱情已经无望了。可是,当张生打开诗简一看,原来是崔莺莺约他幽会,他大喜过望,红娘与张生就有了下面一段对话:

红娘问他:“怎见得着你来?你解我听听。”

张生解释:“待月西厢下,着我月上来;迎风户半开,他开门待我;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着我跳过墙来。”

据此,他便跳墙赴约了。

崔莺莺约会张生,却没有让他跳过墙来,是张生把诗理解错了。张生本身是个才子,不至于不会解释,他之所以会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是因为在绝望之余,突然受宠若惊,欣喜之情冲昏头脑,使他连诗也解错了。

由于张生解错诗,引发一场误会性冲突,大大加强了全剧喜剧性色彩。王实甫通过这样的艺术处理,把张生大胆追求爱情而又鲁莽痴迂的性格展现无遗。

还有红娘这个人物形象,王实甫让红娘经常把道学式的语言挂在嘴边,在“拷红”一场,红娘坦率地把崔莺莺与张生的私情和盘托出,接着她又对老夫人说:

信者人之根本,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当日军围普救,老夫人所许退军者,以女妻之。张生非慕小姐颜色,岂肯区区建退军之策?兵退身安,夫人悔却前言,岂得不为失信乎?

既然不肯成其事,只合酬之以金帛,令张生舍此而去。却不当留请张生于书院,使怨女旷夫,各相早晚窥视,所以老夫人有此一端。

目下老夫人若不息其事,一来辱没相国家谱;二来日后张生名垂天下,施恩于人,忍令反受其辱哉?使至官司,老夫人亦得治家不严之罪。官司若推其详,亦知老夫人背义而忘恩,岂得为贤哉?

红娘这番话滴水不漏,完全说的是封建大道理。红娘拿起“信义”的大牌子,摆出维护封建纲常和家庭利益的样子,以冠冕堂皇的教条压住老夫人。红娘一下子抓住其弱点,击中要害,这“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一招,着实奏效,老夫人只好自认晦气。

作者在《西厢记》中从红娘胸有成竹和滔滔不绝地陈词中,从她一本正经地搬弄封建教条,实际上又是对它大胆嘲弄的过程中,让人们看到了红娘泼辣而又机智的鲜明个性。

《西厢记》能够在繁复的作品中脱颖而出,并且一直保持着翘首地位,是与它拥有这些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息息相关。

此外,《西厢记》经久不衰,还与它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有关。这一方面表现在作者创造出来的一个个鲜活生动的艺术形象上,另一方面与它拥有的丰富戏剧语言特色是分不开的。

《西厢记》的语言艺术是无与伦比的,它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吸取了这些古典诗词的精华,又吸收了当时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经过提炼加工,博取众长,从而形成自身华美秀丽的语言艺术特色。

所以《西厢记》的语言艺术既丰富多彩,又极有文采风华,两者完美结合,而且通俗、合律、自然流畅,代表了我国古典戏曲“文采派”语言艺术的最高成就。优艾设计网_PS问答

《西厢记》最大特点是语言艺术的丰富性,这部剧作包含着多种不同风格的艺术语言,又不留雕琢痕迹地融合为一体,浑然天成。《西厢记》剧作中有雄浑豪放的曲辞,如:

雪浪拍长空,天际秋云卷;竹索缆浮桥,水上苍龙偃;东西溃九州,南北串百川。归舟紧不紧如何见?却便似弯箭乍离弦。可见九曲黄,一泻千里。

《西厢记》剧作中也有绮丽流畅的小词,如:

风静帘闲,透纱窗麝兰香散,启朱扉摇响双环。绎台高,金荷小,银镇犹灿。比及将暖帐轻弹,先揭起这梅红罗软帘偷看。

这段话中,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一样的气氛。但剧中写惠明和尚的唱词却是另一种慷慨激昂的“金刚怒目”式,如:

恁与我助威风擂几声鼓,仗佛力呐一声喊。绣旗下遥见英雄俺,我教那半万贼兵唬破胆。

这是高亢激越,掷地有声的英雄誓词。剧本中也不乏幽默解颐的话辞,比如《拷红》第四本二折中红娘的一段唱十分精彩,尤其是红娘十分俏皮的“供词”,逼真地表现了红娘绝顶聪明和老夫人的无奈,具有很好的喜剧效果。可见,《西厢记》语言艺术的丰富性方面成就甚高。

《西厢记》在对环境气氛的描写方面也十分突出,剧中作者描摹环境,突出诗情画意,结合人物活动,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堪称生花妙笔。

《西厢记》剧中展开情节冲突的环境是在僧舍普救寺,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将普救寺理想化地写成一个幽雅清爽,饶有诗意的胜境,如:

琉璃殿相近青霄,舍利塔直侵云汉。

寂寂僧房人不到,满阶苔衬落花红。

在这里,青霄的琉璃殿、幽静的僧房以及青色的苔、红色的落花,使男女主人公在这样充满诗意的环境中展开一段千古称颂的风流佳话。

再比如,作者在刻画人物性格感情方面,善于驾驭语言的天才得到很多读者首肯。如果我们仔细品读剧中有关描写人物的语言,便会感受到人物的至情至性无不一一凸现,令人有呼之欲出的感觉。

如在《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中,孙飞虎兵围普救寺,欲掳获崔莺莺做压寨夫人,众人慌作一团。崔莺莺则提出著名的“五便三计”,便是:

第一计是献身于贼,第二计是献尸于贼,老夫人皆认为不可。于是崔莺莺有第三计:“不拣何人,建立功勋、杀退贼军,扫荡妖氛,例陪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老夫人认为此计较可,虽然不是门当户对,也强陷于贼中。

此时,张生在众目注视下出场了,他鼓掌说道:“我有退兵之策,何不问我”。这一句“何不问我”有力地表现了张生的才智胆识,使人感到这位痴情书生并不是无能懦夫,而是临危不惧的勇士。由此,张生在众僧人和崔莺莺、红娘心中留下美好深刻的印象。

在《西厢记》中,这种即景生情而又贴合人物个性的语言是很多的。《西厢记》还善于对民间俗语吸收运用。纵观全剧,作者对文化修养高的人物,比如张生、崔莺莺多用文雅的语言,而对于文化修养较低,性格粗豪或爽朗泼辣的人物,如惠明和尚、红娘则多用口语俗语。《西厢记》作者善于学习并成功运用民间俗谚口语,是使这部剧作语言丰富多彩脍炙人口的其中一个因素。

王实甫是元代文采派的杰出代表,其代表作《西厢记》堪称文采派的典范。这部作品在艺术上几乎是完美无缺。“文辞华丽”是《西厢记》语言艺术的特色,这种语言特色是形成剧本“花间美人”风格的重要因素。

作者在剧中第三本第二折,又通过红娘之口正面写了驾营:

则见他钗蝉玉横斜,髻偏云乱挽。日高犹自不明眸,畅好是懒,懒。晚妆残,乌云彩掸,轻匀了粉脸,乱挽起云鬓。将简贴儿拈,把妆盒儿按,开折封皮孜孜看,颠来倒去不害心烦。

这折唱词以秀美的艺术语言刻画出崔莺莺外表懒散娴静,内心却对张生病情消息的焦虑和等待以及见到简帖后的喜悦心情。

可见《西厢记》剧本写人与状物一样,其语言同样不乏华美秀丽的特色,保持着“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这些艺术风格在写其他人物,如张生、红娘、老夫人、惠明和尚等时也随处可见。倘若没有语言上这种五彩缤纷的娟丽姿采,“花间美人”就要黯然失色。

总而言之,《西厢记》的语言文辞优美、优雅自然,既借助诗词的格律性,又吸取了口语的自然,既化雅为俗,又化俗为雅,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

《西厢记》不但便于观赏,又便于案头阅读。同时,它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充满了诗情画意,这在我国戏曲中是无与伦比的。正是这些杰出的艺术色彩构成了《西厢记》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0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