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国色彩颜料主要是:
矿物颜料、植物颜料、金属颜料、动物颜料、人工把这些混合的颜料。
西方色彩的颜料在工业革命以后,也就是18世纪,大约在巴洛克晚期开始,大部分开始用管装的颜料,可以带着到处走,也有了一些外景画,一方面是国外的工业发展的比较早,还有地域与文化的原因。
总之各种原因造成了中国使用的颜料是比较现实的,实现中比较容易看到的。而国外的颜料比较倾向于数值跟极端,现实生活中不太容易看到的艳丽色彩。
日本就沿用了我们的色彩,而我们严重的西化,但是我们骨子里还是习惯东方色彩,只不过是在比较有品味的人群,在中国古人跟比较有艺术性、有品位的人眼中,色彩已经成为一种观念性的阐释和象征性的比附,而不仅仅是一种视觉的、感性的知觉形式。
对现代设计有着巨大影响的两位,一个康定斯基、一个蒙德里安。
康定斯基大家可能都比较熟悉他的《艺术家自我修养》,蒙德里安,下面这幅是他的作品。
因为这两个人的出现,西方的设计出现了 色彩构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
因为他们两个人的影响极大,导致了西方艺术教育乃至全世界的艺术教育都有了一个标准,不管是绘画,平面设计、建筑设计,生活用品等等。
当然这是个基础,然而很多学这方面的甚至是大学生把这些当作标准,
脱离不了这些东西的束缚,最后他们都做的不好,甚至离开的自己的专业。
就像小时候,穿的开裆裤,为了防止尿裤,在一定的年龄范围内是可以按照这个标准去做,就像这 色彩构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一样,你在刚开始的那个阶段,可以在这个标准里去做,去练习,去创作,当你的创作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你就可以脱离这个标准,在这个标准的基础上去创作出自己的东西。
不能你18岁了还穿开裆裤,就像如果一直抱着三大构成为标准,那你只能活在那个标准里,没有自己的东西,一直穿着开裆裤。
我们这个行业,大部分公众号、自媒体在网络搜集了一些一些色彩构成、平面构成,三原色、互补色、对比色、红色+绿色代表什么,什么颜色代表什么等各种理论讲调色修图,觉得这样会提高自己的含金量,跟艺术沾边。
比方说很多人拿着三大面五大调子讲光影,修图调色的时候却在降低高光、提高阴影来破坏这个关系。
创新 创造不是破坏,是在这个基础上创新创造,做出自己的风格。
精彩评论